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1政治上的意义2思想上的意义3文化教育上的意义4社会风气的意义~回答以上4个意义,
题目详情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
1政治上的意义 2思想上的意义 3文化教育上的意义 4社会风气的意义~回答以上4个意义 ,
1政治上的意义 2思想上的意义 3文化教育上的意义 4社会风气的意义~回答以上4个意义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科举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教育制度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
庠”,到周成为“序”.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
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
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
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
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
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
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
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
,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
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
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
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
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
增生、附生.
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专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教育制度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
庠”,到周成为“序”.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
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
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
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
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
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
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
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
,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
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
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
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
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
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
增生、附生.
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专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
看了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1政治上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夺命深渊中最后主人公的氧气用完了,利用岩壁上的气泡呼吸,请问这可能么?夺命深渊中最后主人公的氧气用 2020-06-19 …
阅读下面的故事,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字)(5分)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想去掉自己身上的气味!它 2020-06-20 …
为什么气流快压强小?而且为什么机翼上的气流快过下面呢?我总觉得机翼上面的气流受到机翼凸出来部分的阻 2020-07-14 …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1政治上的意义2思想上的意义3文化教育上的意义4社会风气的意义~回答以上4个意义 2020-11-01 …
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向上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气或吹 2020-11-05 …
在海拨1524米高的泰山极顶,如果用普通锅烧水,下列说法正确是A.山顶上大气压高,水的沸点低于100 2020-11-08 …
一道初二物理题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动的很难受,这是往手上哈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 2020-11-22 …
如图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飞机起飞升空时,机翼上方气流的流速比机翼下方的大,则机翼上方的气流对 2020-12-13 …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下图为页岩气埋藏构造示意图, 2021-01-13 …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四年级1班的同学布置教室.他们打算在教室四周挂上气球.教室长8米,宽6米,每隔1米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