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选修模块3-4)(1)关于如图1中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B.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丙图中的波形是调
题目详情
(选修模块3-4)
(1)关于如图1中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甲图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B.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丙图中的波形是调频波
D.丁图中的实验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2)①惯性系S中一列列车相对S系沿水平方向接近光速匀速行驶,如图2,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与后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
B.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
C.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
D.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

②如图3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3)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已知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2s,此时P质点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2cm,横坐标为0.5m.
①从该时刻起,P点振动方程为
②从该时刻开始在x=3m处质点5s内运动路程为______cm.
(1)关于如图1中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甲图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B.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丙图中的波形是调频波
D.丁图中的实验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2)①惯性系S中一列列车相对S系沿水平方向接近光速匀速行驶,如图2,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与后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
B.车厢内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
C.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
D.车厢外相对S系静止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同时到达前壁与后壁

②如图3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3 |
3 |
(3)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已知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2s,此时P质点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2cm,横坐标为0.5m.
①从该时刻起,P点振动方程为
4sin(πt+
π)
5 |
6 |
4sin(πt+
π)
cm;5 |
6 |
②从该时刻开始在x=3m处质点5s内运动路程为______cm.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停地发生全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丙图中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化,是调幅波.故C错误.
D、丁图中的实验得出光速不变原理,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故D正确.
故选BD.
(2)车厢中的人认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光源在车厢中央,闪光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地面上人以地面是一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向前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晚些.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②
根据光的可逆原理知,出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60°,又因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根据几何关系知,折射角θ=30°,根据折射定律得,n=
=
.
(3)①质点振动的振幅A=4cm,质点的振动周期等于波传播的周期,T=2s,则圆频率ω=
=π.波速v=
=
m/s=3m/s.
P质点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2cm,横坐标为0.5m,设P点经过△t经过平衡位置,则△t=
=
s.
此时有Asin(ωt+φ)=0.又初始位置t=0,Asinφ=2,联立两式解得初相φ=
π.
则P点振动方程为4sin(πt+
π)cm.
②该时刻开始在x=3m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A,则s=
×4A=40cm.
故答案为:A.(1)BD (2)①BC ②
(3)4sin(πt+
π) 40
B、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丙图中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变化,是调幅波.故C错误.
D、丁图中的实验得出光速不变原理,不论光源与观察者之间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故D正确.
故选BD.
(2)车厢中的人认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光源在车厢中央,闪光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地面上人以地面是一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向前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晚些.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②

sin60° |
sin30° |
3 |
(3)①质点振动的振幅A=4cm,质点的振动周期等于波传播的周期,T=2s,则圆频率ω=
2π |
T |
λ |
T |
6 |
2 |
P质点所在位置的纵坐标为2cm,横坐标为0.5m,设P点经过△t经过平衡位置,则△t=
0.5 |
3 |
1 |
6 |
此时有Asin(ωt+φ)=0.又初始位置t=0,Asinφ=2,联立两式解得初相φ=
5 |
6 |
则P点振动方程为4sin(πt+
5 |
6 |
②该时刻开始在x=3m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为4A,则s=
5 |
2 |
故答案为:A.(1)BD (2)①BC ②
3 |
5 |
6 |
看了(选修模块3-4)(1)关于如...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最好有易懂的光路图 2020-04-25 …
已知菱形abcd中,e,f 是ab和bc上的点,角a=60度,角edf=60度,证明三角形def为 2020-05-17 …
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要精炼,要标准哦哥哥姐姐们帮帮忙吧老师要滴 2020-06-07 …
已知三角形底和高,能求出三角形周长吗?最好用详细例子说明,还有一直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能求出梯形的 2020-07-18 …
小明和小霞在操场上做游戏,操场两边半圆,中间长方形,小明在长方形左上F点,小霞在右下角T点,已知方 2020-07-19 …
小明和小霞在操场上做游戏,操场两边半圆,中间长方形,小明在长方形左上F点,小霞在右下角T点,已知方 2020-07-19 …
1.已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和1,是否存在另一个矩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矩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 2020-11-21 …
海市蜃楼的原因1、谁能告诉我,海市蜃楼的形成是什么原因;2、特别热的天,在柏油路上,远处看好像有一片 2020-11-26 …
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 2020-12-18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波光粼粼B.海市蜃楼C.形影不离D.坐井观天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