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题目详情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______(写一个).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溶液C中一定含______离子.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实验结论】
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延伸】
(1)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50.0g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用同浓度的硫酸,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进行猜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答案为:CaO+H2O═Ca(OH)2(或2NaOH+CO2═Na2CO3+H2O等,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过程】(1)将浊液分离成固体B和溶液C,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符合过滤的使用范围;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知,碱性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碱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 OH-.故答案为:过滤,OH-.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只有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碳酸钠,Na2CO3+CaCl2═2NaCl+CaCO3↓
(3)检验物质一般选用生成沉淀或者气体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答案为: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
【实验结论】样品溶于水后,烧杯内壁发热,说明有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较多热量,氢氧化钠是溶解放热;过滤得到固体B,说明B是碳酸钙(这个碳酸钙可能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也包含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结果;溶液A中加入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在溶液C中无碳酸钠剩余,当酚酞呈现红色时说明有碱性物质存在,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所以A中无氢氧化钙溶液,所以C处只能是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可能是原有的,也可能是样品中含有Ca(OH)2或CaO与样品中的Na2CO3生成的,所以,样品中的NaOH不是一定含有的,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②③.
【拓展延伸】(1)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200克+200克-395.6克=4.4克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 SO4+H2O+CO2↑
106 44
x 4.4g
则
=
,解得x=10.6g,则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78.8%
答: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
(2)由2NaOH+H2SO4=Na2SO4+2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知:根据元素守恒的角度看,从两个化学方程式均可得出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故答案为:【进行猜想】CaO+H2O═Ca(OH)2(或2NaOH+CO2═Na2CO3+H2O)
【实验过程】(1)过滤; OH-; (2)Na2CO3+CaCl2═2NaCl+CaCO3↓
(3)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合理即给分)
【实验结论】②③
【拓展延伸】(1)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实验过程】(1)将浊液分离成固体B和溶液C,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符合过滤的使用范围;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知,碱性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碱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 OH-.故答案为:过滤,OH-.
(2)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只有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碳酸钠,Na2CO3+CaCl2═2NaCl+CaCO3↓
(3)检验物质一般选用生成沉淀或者气体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答案为: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
【实验结论】样品溶于水后,烧杯内壁发热,说明有氧化钙或者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较多热量,氢氧化钠是溶解放热;过滤得到固体B,说明B是碳酸钙(这个碳酸钙可能是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也包含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结果;溶液A中加入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以在溶液C中无碳酸钠剩余,当酚酞呈现红色时说明有碱性物质存在,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所以A中无氢氧化钙溶液,所以C处只能是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可能是原有的,也可能是样品中含有Ca(OH)2或CaO与样品中的Na2CO3生成的,所以,样品中的NaOH不是一定含有的,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②③.
【拓展延伸】(1)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200克+200克-395.6克=4.4克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 SO4+H2O+CO2↑
106 44
x 4.4g
则
106 |
x |
44 |
4.4g |
50.0g−10.6g |
50.0g |
答: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
(2)由2NaOH+H2SO4=Na2SO4+2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知:根据元素守恒的角度看,从两个化学方程式均可得出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故答案为:【进行猜想】CaO+H2O═Ca(OH)2(或2NaOH+CO2═Na2CO3+H2O)
【实验过程】(1)过滤; OH-; (2)Na2CO3+CaCl2═2NaCl+CaCO3↓
(3)取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aCl2溶液已过量(合理即给分)
【实验结论】②③
【拓展延伸】(1)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
看了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做实验要求室温下干燥24h.室温不加热怎么干燥了?求大神教教我.室温干燥是要用到什么类型的干燥箱 2020-04-12 …
干燥氨气装置一般实验室干燥气体都是用球形干燥管和U型干燥管,请问一下为什么不能用集气瓶?老师只说了 2020-04-27 …
某班级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1)在KCl 2020-07-22 …
某班级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 2020-07-25 …
(2012•虹口区一模)某班级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取二氧 2020-07-25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得出真知科学要靠实践这首诗的大意是: 2020-11-17 …
大学本科学的是化学,但实在是不想干这一行,实验室车间什么的,不知道能干什么,期望有人能指教下,消息没 2020-11-21 …
如图所示为一在实验室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及对应的干涉图样,P是附有肥皂膜的圆形铁丝圈,S是一点 2020-12-15 …
如图所示为一在实验室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及对应的干涉图样,P是附有肥皂膜的圆形铁丝圈,S是一点 2020-12-15 …
求解答过程:实验室需要低温而且干实验室需要低温而且干燥的环境,那么可以采取:A.用电风扇吹风;B.用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