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

题目详情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  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  ③加热  ④冷却  ⑤称量  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下仪器中选出本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用字母填写)___.
A.托盘天平 B.研钵 C.试管夹 D.酒精灯 E.蒸发皿 F.玻璃棒 G.坩埚 H.干燥器   I.泥三角 J.石棉网 K.三脚架 L.药匙 M.坩埚钳
(2)该实验中哪一步骤需要使用干燥器?使用干燥器的目的是什么?答:___.
(3)实验步骤⑥的目的是___.
(4)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①加热前质量:W1(容器),W2(容器+晶体);②加热后质量:W3(容器+无水硫酸铜).请写出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的计算式(含W1.W2.W3)为:___.
(5)若操作正确而实验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填编号)___
A.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       D.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进行实验时,A.托盘天平,进行称量质量; B.研钵,进行研磨; C.试管夹,加热液体进行支持,而加热的是固体,药匙不用; D.酒精灯,加热; E.蒸发皿,进行蒸发,而本实验不需用蒸发; F.玻璃棒,可以进行转移等使用; G.坩埚,进行加热; H.干燥器,在冷却时使用,防止产生误差;I.泥三角 和 K.三脚架用于固定坩埚;J.石棉网,不用,坩埚可以直接加热; L.药匙,称量时使用; M.坩埚钳,夹持坩埚;
故填:CEJ;
(2)本实验为定量实验,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在加热冷却时,为了防止硫酸铜吸水,应将硫酸铜放在干燥器中冷却,从而得到纯净而干燥的硫酸铜;故填:④;防止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3)在定量实验中,经常会在一些步骤进行重复,如本实验中的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的操作步骤要重复使用,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这是为了确定样品中结晶水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而冷却需用在干燥器中进行,减少误差;故填:检验样品中的结晶水是否完全除去;
(4)使硫酸铜晶体完全失去结晶水    (4)通过分析可知,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W2-W1,失去的结晶水质量是:W3-W2,所以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是:
W2-W3
W2-W1
×100%;故填:
W2-W3
W2-W1
×100%;
(5)A、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硫酸铜会吸收水分,导致测出失去的结晶水偏小;
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使固体质量差偏大,测出失去的结晶水偏大;
C、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导致测出失去的结晶水偏小;
D、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加热后,水挥发,导致水的测定结果偏大.
故选:AC.
看了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大小:S>P>SiB.电负性顺序:C<N<O<FC.晶格能是气态  2020-05-17 …

在独立重复试验中,需进行多次试验,使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不小于0.9,若每次试验的概率为0.5,则可  2020-05-20 …

对某台仪器进行调试,第一次调试能调试好的概率是1/3,在第一次调试的基础上,第二次调试能调试好的概  2020-06-13 …

科技小组进行小麦种子发芽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如表.试验次数试验种子数(粒)发芽种子数(粒)发芽率第一  2020-07-19 …

某人进行一项试验若试验成功则停止试验若试验失败再重新试验一次;若试验3次均失败则放弃试验若此人每次  2020-07-22 …

请问4因素3水平的实验,完全试验次数是多少?究竟是4的3次方次试验,还是3的4次方次试验,麻烦说明下  2020-11-02 …

做一系列独立的试验,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0<p<1),则:(1)在第n次成功之前已经失败次数X的  2020-12-17 …

有6个产品,两个次品,4个正品.求:1.每次抽取一个测试,不放回,测试4次整好找出全部次品的概率是?  2020-12-17 …

某学校要招聘一名教师,分笔试和面试两次考试,笔试、面试和最后得分的满分均为100分,竞聘教师的最后得  2020-12-21 …

重复做一系列独立试验,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0<p<1),试验做到第n次成功停止,求试验次数X的数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