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1)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

题目详情

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1)       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历史上,关于科举取士的原则有两种观点。有人主张“逐路(地方行政区划)取人”,有人主张“惟才是择”。明代的科举制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 010和10%;政府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

    (2)根据材料,说明明朝科举取士所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目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制度:图9:郡县制;图10:郡国并行制。      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如“七国之乱”。 (2)原则:第一层次:坚持“惟才是择”或“逐路取人”。            第二层次:兼顾“惟才是择”和“逐路取人”。      “惟才是择”的表现: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分别占录取总额的55%、35%和10%。 “逐路取人”的表现: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 目的:既扩大统治基础,又选拔优秀人才。(笼统答“巩固统治”,给1分)

考点:
古代地方的行政体制和明代的科举制。(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秦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在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郡国并行制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分封制,导致了以后的王国之乱。(2)此题应该结合材料作答。明代科举制的原则有““惟才是择”或“逐路取人”的争论;其目的在于既要选拔人才,也要巩固统治基础。
看了 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质心系和实验室系能量守恒问题最近在学原子物理学,涉及到之前学的分析力学里面的粒子碰撞的问题,知道质心  2020-03-31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  2020-05-13 …

求缝衣针浮在水面上的受力分析辅导书上说是重力,水面托力和水面静压力的共同作用结果,那么水面静压力怎  2020-05-16 …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将历史比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和社会变革的决定  2020-06-09 …

举重受力分析..刚才发错区拉分析下举重受力情况..为什么手臂要斜着啊..分析左右手对杠铃的力..那  2020-07-08 …

举重受力分析分析下举重受力情况.为什么手臂要斜着啊.分析左右手对杠铃的力.那依据我的分析手臂直着不  2020-07-08 …

指出下列病句的错误①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  2020-11-14 …

加试题“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  2020-12-23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  2020-12-23 …

关于逻辑,推理,分析,求详解.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我认为分析力,推理力,逻辑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关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