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汉语习题---判断题三、判断题1.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A.错误B.正确2.四体二用说”是清代戴震首次

题目详情
古汉语习题---判断题
三、判断题
1.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2.四体二用说”是清代戴震首次提出的
A.错误
B.正确
3.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的
A.错误
B.正确
4.省略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A.错误
B.正确
5.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保留描画物象的色彩,异体字不多,偏旁不固定,书写自由灵活.
A.错误
B.正确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中“贰”的文中义是“两个”.
A.错误
B.正确
7.“犹不改,宣子骤谏.”中“骤”的词性是副词,意义是“屡次”.
A.错误
B.正确
8.“邻之厚,君之薄也.”是一个判断句.
A.错误
B.正确
9.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刃、寸”属于会意.
A.错误
B.正确
10.四体二用说最先提出者是清代戴震.
A.错误
B.正确
9.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刃、寸”属于会意.
A.错误
B.正确
10.四体二用说最先提出者是清代戴震。
A.错误
B.正确
2.四体二用说”是清代戴震首次提出的
A.错误
B.正确
3.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的
A.错误
B.正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三、判断题
1.主语代表的人物不施行这个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种用法是使动用法.
B.正确
2.四体二用说”是清代戴震首次提出的
B.正确
3.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的
B.正确
4.省略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A.错误
5.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保留描画物象的色彩,异体字不多,偏旁不固定,书写自由灵活.
B.正确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中“贰”的文中义是“两个”.
A.错误
7.“犹不改,宣子骤谏.”中“骤”的词性是副词,意义是“屡次”.
B.正确
8.“邻之厚,君之薄也.”是一个判断句.
B.正确
9.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刃、寸”属于会意.
A.错误
10.四体二用说最先提出者是清代戴震.
B.正确
问题补充:9.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刃、寸”属于会意.
B.正确
10.四体二用说最先提出者是清代戴震.
B.正确
2.四体二用说”是清代戴震首次提出的
B.正确
3.流传到现在的《战国策》是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的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