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理解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1—13题。(13分)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题目详情

阅读理解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1—13题。(13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3分)

1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1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分)

1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2分)

15、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3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2、(2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

13、(3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1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分)。      14、(2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1分),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1分),引起下文(1分)。

15、(3分)C


看了 阅读理解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黑板反光使学生看不清字,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了的缘故.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  2020-05-17 …

我太公生了两个儿子我们怀疑现在怀疑其中一个不是我太公亲生的,他们后代的DNA和我们的DNA可以我太  2020-06-11 …

藤野先生中示例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厉害)终于这流言消灭()了示例仙台是一个市镇,  2020-06-14 …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国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民间各层次、各领  2020-06-27 …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群被征发到边疆驻守长城的贫苦农民,在安徽大泽乡杀死了押  2020-07-18 …

近年来,互联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发生了深刻变化:网上讨论公众事件的多了,行政机关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面  2020-07-24 …

女儿出生了,像我,但不难看冯小刚女儿出生时,我在从河南开封回来的火车上。到了北京直奔医院,隔着哺乳室  2020-11-05 …

雅安地震时,震源同时产生了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3.5km/s的S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7.0  2020-11-12 …

某校高三学生为了营造选考氛围,班级文化建设中张贴了“滴水穿石战高考,乘风破浪展雄才”的励志口号。这一  2020-11-16 …

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之前的诺言无法实现时,错误的做法是()A.要取得相互理解B.作为许诺人要取得对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