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淮南子·主术训》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2:“今使乌获、藉蕃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3: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4: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

材料1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什么时期结束?

(2)

材料2反映了在农业生产上的什么技术应用?

(3)

针对材料3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结果和原因。

(4)

材料4反映了宋与唐的不同商品经济特点?

(5)

根据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古代商业和农业的联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 井田制;战国时期(2分) (2) 牛耕技术(1分) (3) 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三国实行屯田制,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5分) (4)   A:打破了传统的“市”和“坊”的界限;   B:打破营业时间的限制(4分) (5) 农业中分离出手工业,早期商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构成中国自然经济主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