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语文小知识“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歌咏的对象是谁?

题目详情
语文小知识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副对联歌咏的对象是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咳咳,比较无语, 好像找到的是一样的汗⊙﹏⊙b汗,555,我的答案是:郭沫若歌咏的辛弃疾.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我弱弱的问一句,可不可以吧小红旗把我~~~~~我找了好久的····
看了 语文小知识“铁板铜琶,继东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探究与发现]怎样i确理解文中“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2020-05-14 …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因此人们需要A.“格物致  2020-05-16 …

英语翻译《素书》:“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  2020-05-17 …

"莫庭事贤母"中"莫庭"这是文帝事母故事中一句诗,全诗是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  2020-06-12 …

英语翻译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盖人心之灵莫吥囿知,而天下之物莫吥囿理,惟  2020-06-14 …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这句话的意思是?  2020-07-20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2020-11-05 …

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  2020-11-10 …

[探究与发现]怎样i确理解文中“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  2020-12-01 …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