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记•
[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记•礼运》)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丙]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礼记•曲礼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弗 学而能
玉不 琢
其次务 施 报
人有礼则 安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丙文中“礼”的见解。(5分)
14.(1)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2) —个人遵守礼仪会使自身安定,不遵守礼仪则可能面临危机。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
15.示例: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视礼尚往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译文]
(甲文) 所以圣明的人把整个天下看成是一个家,把整个国家当成是一个人,并不是(他们) 凭主观妄为,而是(他们) 了解情况,能剖析其中深刻的含义,明白它们的利害关系,擅长处理其中的冲突,然后才会有所作为。那什么是人的性情呢?高兴、生气、悲伤、恐惧、喜爱、厌恶、欲望,这七种性情是不需要学习就具备的。
(乙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兑命》中说:“自始至终,都惦记着致力于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丙文) 因此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来教导人,用礼仪教人,让人们懂得礼仪,知道自己与禽兽的区别。上古时以德为贵,后世才讲究施惠与回报。礼所崇尚的是有来有往。只施与而不接受,是不符合礼仪的;只接受而不施与,也是不符合礼仪的。一个人遵守礼仪会使自身安定,不遵守礼仪则可能面临危机。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020-06-15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 2020-06-17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在打造“礼 2020-06-24 …
下列关于接待礼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客人在约定的时间按时到达,主人应提前去迎接B.上车时,接待 2020-06-25 …
在茶歇礼仪服务中,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达到礼仪效果,当与会者刚刚将果皮、纸杯等杂物放到茶歇桌上时,便 2020-07-07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 2020-07-10 …
英语翻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人们对婚嫁礼仪非常 2020-07-16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 2020-07-29 …
帮忙翻译,就是末日来了现在也的写出来谢谢了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槟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 2020-11-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