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张謇)大生纱厂自1899年投产的当年就赢利38 712两白银,以后连年赢利,到1911年,13年中赢利321万5千两白银……自1912年到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平均水平高达44%,10年盈利累计1 161万9千两白银,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从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为由,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的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大生纱厂前13年(1899~1912年)和后9年(1912~1921年)赢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并分析1922年后走下坡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影响: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共同原因:政府不同程度的...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5...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 2020-06-16 …
1845年4月23日敬穆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说: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 2020-06-19 …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 2020-07-12 …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 2020-07-14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 2020-07-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 2020-07-28 …
鸦片战争后,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 2020-07-28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 2020-11-12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提出,“东南各省皆宜树棉,……除种土棉外,更须试种洋棉。……洋棉质软丝长,经机器不致 2020-11-29 …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