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
题目详情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最终曹军大败袁军.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与孙权和刘备组成的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曹操大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此一役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刘势力得到巩固.曹操开疆扩土,为其子曹丕建立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在东吴称王,建立吴国.魏、蜀、吴分别在北方、西南、东南,因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故曹操的作为奠定了魏国的基础,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蜀和吴,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赤壁之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蜀吴东晋等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躲避北方战乱的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加上南方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经过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4)古代中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是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材料一中是从政治角度促进了统一:东汉末年来的军阀割据,最终归为三国鼎立,可以说是完成了局部的小统一,利于随后的大统一;材料二中的江南地区的经济不断开发发展,使得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体,也是利于经济的南北融合;材料三是从民族融合的层面来说,五胡内迁,北民南迁,各族人民长期相处,互相学习、通婚,逐渐融合在一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融合高潮的到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1)①;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
(4)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蜀吴东晋等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躲避北方战乱的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加上南方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经过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4)古代中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是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材料一中是从政治角度促进了统一:东汉末年来的军阀割据,最终归为三国鼎立,可以说是完成了局部的小统一,利于随后的大统一;材料二中的江南地区的经济不断开发发展,使得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体,也是利于经济的南北融合;材料三是从民族融合的层面来说,五胡内迁,北民南迁,各族人民长期相处,互相学习、通婚,逐渐融合在一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融合高潮的到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1)①;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
(4)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看了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宋江的典型故事(至少5个)顺便问一下宋江上梁山的原因和结局 2020-05-20 …
卢俊义凭什么能做梁山二当家?在水浒中,他很迟入梁山,而且人又老,他只不过打了一两场,而且还输了,他 2020-06-20 …
帮我翻译一下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①,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2020-07-04 …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在《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后,树了一面杏黄大旗,上书 2020-07-08 …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 2020-07-28 …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宋江是梁山上的主要领导人,他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 2020-11-01 …
求林冲火并王伦后梁山排序前10名.宋江上梁山后排序前10名快 2020-11-01 …
宋江上梁山后梁山好汉排序宋江上梁山后梁山好汉的排序要人物的名字 2020-11-04 …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6分)小题1:国的说过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小 2020-11-24 …
名著阅读.(2分)《水浒传》中的的及时雨宋江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之首,在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他极力主张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