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

题目详情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作业帮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最终曹军大败袁军.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与孙权和刘备组成的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曹操大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此一役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刘势力得到巩固.曹操开疆扩土,为其子曹丕建立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在东吴称王,建立吴国.魏、蜀、吴分别在北方、西南、东南,因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故曹操的作为奠定了魏国的基础,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蜀和吴,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赤壁之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蜀吴东晋等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躲避北方战乱的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加上南方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经过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4)古代中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是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材料一中是从政治角度促进了统一:东汉末年来的军阀割据,最终归为三国鼎立,可以说是完成了局部的小统一,利于随后的大统一;材料二中的江南地区的经济不断开发发展,使得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体,也是利于经济的南北融合;材料三是从民族融合的层面来说,五胡内迁,北民南迁,各族人民长期相处,互相学习、通婚,逐渐融合在一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融合高潮的到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1)①;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
(4)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看了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