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___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___
A.①③⑥B.②③④C. ②④⑤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C.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 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___
A.不首与罪 | 则与一生彘肩 |
B.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 脱身独去 |
C.旋以海内无虞 |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
D.但当与死罪 | 人君当神器之重 |
①遂赐以兰陵公王园,直钱百万 |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 |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C.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 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不坦白就给他定罪.与:给/于是给他一个生的猪腿.与:给;B.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去:距离/脱身独自离开.去:离开;C.因国内平安无事.以:介词/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以:介词,用;D.只应处以死罪.当:应当/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当:执掌,主持.
(2)A ③赦免柳雄是因戴胄拉住不放.④唐太宗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
(3)B “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错,原文为“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4)①比来:近来;何如:怎么样.句子翻译为: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
②均:均衡,比较;宁:宁可;负:使…承担.句子翻译为:比较(均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秦国,使它承担理亏的罪名.
③野语:俗语;闻:听说;以为:认为;己若:宾语前置.句子翻译为: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答案:
(1)A
(2)A
(3)B
(4)①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
②比较(均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秦国,使它承担理亏的罪名.
③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处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买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 “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固赏赐给他,价值万元钱.有人说:‘孙伏伽的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诛.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子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己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找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的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土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 ,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白'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话的.”
(2)A ③赦免柳雄是因戴胄拉住不放.④唐太宗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
(3)B “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错,原文为“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4)①比来:近来;何如:怎么样.句子翻译为: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
②均:均衡,比较;宁:宁可;负:使…承担.句子翻译为:比较(均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秦国,使它承担理亏的罪名.
③野语:俗语;闻:听说;以为:认为;己若:宾语前置.句子翻译为: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答案:
(1)A
(2)A
(3)B
(4)①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
②比较(均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秦国,使它承担理亏的罪名.
③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处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买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 “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固赏赐给他,价值万元钱.有人说:‘孙伏伽的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诛.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子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己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找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的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土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 ,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白'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话的.”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把3:5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若后项加上15,要使把3:5的前项扩 2020-05-16 …
乃的用法1.今君乃亡赵走燕2.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3.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4.秦王恐其破璧, 2020-06-12 …
《贞观政要》中“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的译文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 2020-06-2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 2020-06-21 …
孔子论学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20-07-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 2020-07-28 …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 2020-07-28 …
小明沿公路前进,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一辆自行车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辆 2020-12-27 …
英语翻译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子曰:诗三百 2020-12-28 …
英语翻译10唐太宗诲谕太子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四《论教戒太子诸王第一○》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