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举例不要唐太宗和魏征的例子

题目详情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
举例 不要唐太宗和魏征的例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伍子胥
“有其父必有其子”,伍子胥的结局竟与其父如此相似.辗转几回终于立足于吴国的伍子胥,同样因自己的直谏而最终被诛.
据《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先吴未发.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於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即将束手就擒的越王勾践,采用范蠡之计,遣大夫种为使,赴吴国假投降,在“吴王将许之”之时,“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子胥的一番慷慨陈词与远见卓识换来的是——“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如果说这一次伍子胥只是自己进谏未被采纳的话,及至而来围绕越国的屡次进谏则是其耿直性格再鲜活不过的表现了.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国七年后,又“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疭也.愿王释齐先越’”,对伍子胥的再次进谏,吴王夫差,仍旧“弗听,遂伐齐”.
在吴王出兵齐国,“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之时,伍子胥的回答更是直言不讳.对吴王的这次胜利,“子胥曰:王毋喜!”,结果,“王怒”.此后,“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伍子胥的自杀虽没成,但吴王夫差由此却对伍子胥生出了嫌怨之心.对此仍不加小心提防的伍员,等到越国通过“贷粟”一举而进一步试探吴国对越国的警惕性时,终于引来了杀身之祸.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大夫种对勾践说,“‘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
发生在伍奢身上因直谏而遭诛杀的悲剧,再次在其子伍子胥身上重演了.“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看了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  2020-05-16 …

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对历史的一种理性认识。下列能够准确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发展特征的是()①夏商周是奴隶  2020-05-17 …

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  2020-06-17 …

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  2020-06-19 …

《史记》一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此书体例的特点是A.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  2020-07-03 …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举例不要唐太宗和魏征的例子  2020-07-28 …

归纳总结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对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历史特征的描  2020-07-28 …

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如今,长征传奇已定格在历史长廊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2020-11-13 …

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历史铭记的名人先贤为数众多。我们发起“追寻近代名人足迹”历史征集令,请你对以下所征集  2020-12-09 …

活动探究题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如今,长征传奇已定格在历史长廊中,长征精神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