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一生能文能武,闲暇之时多喜赋诗,现存诗作1000多首。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有抒“治国之道”之诗篇。如《昭君墓》一首:南北分天地,存亡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一生能文能武,闲暇之时多喜赋诗,现存诗作1 000多首。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有抒“治国之道”之诗篇。如《昭君墓》一首:
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
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
葆旌巡远徼,蕃落效驰驱。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
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
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
材料二 在清代众多的皇帝中,康熙皇帝是口碑最好的。同时,他也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炙,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材料三 清朝民族政策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当时,已有5O多个民族共存于一个政权之下。所以,清朝的统一,实属空前。它发展了‘大一统’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也突破了历代‘内诸夏外夷狄’的传统观念,从康熙时放弃修长城,这就破除了2000年的限隔,使得‘中外一家’成为现实,直接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和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说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大一统’发展到顶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材料四 清朝民族政策不是尽善尽美的,部分清朝民族政策是在时代、阶级和民族局限性以及统治者个人政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制定和实施的,并具有明显激化民族矛盾的特点。
——《论清朝民族政策的本质》
(1)据材料一,康熙帝对昭君出塞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他在民族问题上有什么看法?(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清朝民族政策的进步性。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民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处理好什么关系?
(1)汉代所用的和亲之计是失败的,并没有阻止匈奴进犯汉朝;只有国力强盛,“开诚示异族”,才能使“布化越荒途”。(对少数民族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才能够相互信任,友好相处,布德政于荒途。)
(2)政策: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意接近即可,但只强调镇压或抚绥等一面不得分。) 进步性:巩固清朝的统一;是康乾盛世的基础之一;推动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任答两点)
(3)维护满清统治。
(4)分别按三种答案给分:
答案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关系
答案2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阶级分析的关系
答案3笼统回答:时代和个人的关系等
写一首以秋为题材的诗歌,切勿抄袭写一首以秋为题材的诗歌,切勿抄袭写一首以秋为题材的诗歌,切勿抄袭写 2020-05-17 …
陆游夔州诗歌的相关统计在《剑南诗稿》中,陆游在赴夔州之前20多年所作的诗歌到底有多少首,其中咏物、 2020-06-09 …
阅读诗歌《城南》,完成下列各题。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 2020-07-2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一生能文能武,闲暇之时多喜赋诗,现存诗作1000多首。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2020-07-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一生能文能武,闲暇之时多喜赋诗,现存诗作1000多首。其诗内容丰富,题材广 2020-07-28 …
红豆杉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是王维的诗作,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A、爱情诗B、怀友诗C、 2020-11-29 …
《汉乐府·江南》,这首诗是当时南诗的代表作,当时北诗的代表作是哪一首? 2020-12-03 …
中国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的命名都带有一定的意蕴,请根据背景材料说明“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2020-12-06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出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但现 2021-01-15 …
江南是一首什么诗江南是爱国诗?还是山水诗?是描写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的诗,急用!就是如果是山水诗,要说出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