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的人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
题目详情
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的人是( )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C
分 析:
本题考察了宋明理学中南宋理学的代表者朱熹的思想主张。,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朱熹理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思想对科技的影响
分 析:
本题考察了宋明理学中南宋理学的代表者朱熹的思想主张。,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朱熹理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思想对科技的影响
看了 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设全集为U,集合A,B是U的子集,定义集合A,B的运算:A*B={x|x∈A或x∈B且x∉A∩B} 2020-06-16 …
朱熹说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 2020-06-26 …
下图是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圣旨及朱熹画像。朱熹获此殊荣是因为()宋理宗赵昀书题朱氏祖卷朱熹A.朱 2020-07-03 …
朱熹《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反 2020-07-06 …
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中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 2020-07-06 …
设A,B为两个任意事件,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注:A+B=A∪B)A.(A+B)-B=AB 2020-07-10 …
若用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0为原点,如图所示.已知a<c<0,b>0.(1)化简| 2020-07-21 …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 2020-07-28 …
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这主要是因为朱 2020-07-28 …
如图,已知A、B、C三点分别对应数轴上的数a、b、c.(1)化简:|a-b|+|c-b|+|c-a 20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