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多选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
题目详情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多选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一思想表明了_______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上的事物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因而是难以认识的
D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存在对立面
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下面包含合理的内容的是-------
A 英雄创造历史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D 伟人的心理之进退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都可改观
E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判断分析(判断下列论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
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
4.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简答
1.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2.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多选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一思想表明了_______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上的事物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因而是难以认识的
D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存在对立面
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下面包含合理的内容的是-------
A 英雄创造历史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D 伟人的心理之进退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都可改观
E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判断分析(判断下列论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
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
4.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简答
1.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2.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A 【解析】 本命题尽管以客观事实(天下之事物)为研究对象,但是在研究的
过程中认为古今之天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具有相同内涵的同一模式随时间的推移的简单重
复,这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
和发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1.BE(唯物史观)
判断:1.正确 唯心主义是人的认识的表现,来源于人头脑中的幻象,是现实在人头脑中的歪曲的反映,对人的实践起不到推动其进步的作用,因此说它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实的花.
2.正确 其一,阶级斗争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反动的统治阶级总要利用国家政权来保护腐朽的生产关系,而革命的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质变.
其二,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被统治被剥削阶级每一次反抗反动的统治阶级的斗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打击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程度不同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它对阶级社会的推动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正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人的价值作为主体的自我实现是一种自我价值,其意义就在于人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由自己去创造和占有价值.这里,人不以任何别的东西为目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价值也有工具性的一面.人的需要必须靠人自己的活动去满足,从这点上说,人又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人也只有把自己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才能够能动地驾驭物,实现人的现实价值.
4.正确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同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这一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对历史上人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现实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策略体系.
简答:1.①社会革命的实质
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②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的手里,是实现社会革命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标志.
③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当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经济基础的变革,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时候,革命的阶级便要运用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社会革命的作用
其一,社会革命是实现新社会代替旧社会的根本手段.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但是,要想解决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决定性的环节.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最终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其二,社会革命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极大地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三,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性力量.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以下几方面涵义:
首先,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这种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如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地主还是农民、资本家还是工人等,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其次,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应该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把握人.社会关系简单地说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进一步说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再进一步,还可以分为若干方面,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生产关系、业缘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以及道德关系、宗教关系、法律关系,等等.要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入手.
最后,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有主次之分.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起着基础的支配的作用,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人在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分配活动以及消费活动中所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的集团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阶级.政治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关系,它是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人的社会地位不仅与人的经济地位有关,而且更与人的政治地位有关.在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仅仅从人际关系角度来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科学结论作庸俗化的理解,不能把这个科学结论看作是一些人大搞“关系学”的根据.社会关系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归结为人们平常所理解的那种狭隘的“人际关系”.
过程中认为古今之天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具有相同内涵的同一模式随时间的推移的简单重
复,这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
和发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1.BE(唯物史观)
判断:1.正确 唯心主义是人的认识的表现,来源于人头脑中的幻象,是现实在人头脑中的歪曲的反映,对人的实践起不到推动其进步的作用,因此说它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实的花.
2.正确 其一,阶级斗争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反动的统治阶级总要利用国家政权来保护腐朽的生产关系,而革命的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质变.
其二,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被统治被剥削阶级每一次反抗反动的统治阶级的斗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打击统治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程度不同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它对阶级社会的推动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正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人的价值作为主体的自我实现是一种自我价值,其意义就在于人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由自己去创造和占有价值.这里,人不以任何别的东西为目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价值也有工具性的一面.人的需要必须靠人自己的活动去满足,从这点上说,人又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人也只有把自己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才能够能动地驾驭物,实现人的现实价值.
4.正确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同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这一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对历史上人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现实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策略体系.
简答:1.①社会革命的实质
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②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的手里,是实现社会革命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标志.
③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当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经济基础的变革,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时候,革命的阶级便要运用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社会革命的作用
其一,社会革命是实现新社会代替旧社会的根本手段.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但是,要想解决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决定性的环节.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最终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其二,社会革命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极大地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三,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性力量.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以下几方面涵义:
首先,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这种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如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地主还是农民、资本家还是工人等,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其次,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应该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把握人.社会关系简单地说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进一步说可以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再进一步,还可以分为若干方面,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生产关系、业缘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以及道德关系、宗教关系、法律关系,等等.要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入手.
最后,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有主次之分.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起着基础的支配的作用,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人在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分配活动以及消费活动中所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的集团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阶级.政治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关系,它是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人的社会地位不仅与人的经济地位有关,而且更与人的政治地位有关.在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不能仅仅从人际关系角度来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科学结论作庸俗化的理解,不能把这个科学结论看作是一些人大搞“关系学”的根据.社会关系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归结为人们平常所理解的那种狭隘的“人际关系”.
看了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饮食男女,人之大 2020-05-13 …
英语翻译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2020-06-18 …
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 2020-06-19 …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 2020-06-20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歧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 2020-07-03 …
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成必败 2020-07-04 …
《鱼我所欲也》中“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的“恶”怎么读? 2020-07-07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广问其故:中的故2意甚恶之:中的恶 2020-07-12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持枢①,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比败故人君亦有枢 2020-11-22 …
有关于文言文练习09121301下列各句中的“恶”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然,恶子之鼻B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