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董仲舒:“春秋大一统”意义春秋大一统是指啥?

题目详情
历史----董仲舒:“春秋大一统”意义
春秋大一统是指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董仲舒的学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必从“天意”和《春秋》那里找依据.他作为汉代儒家公羊学派的宗师,一生以治《春秋》为主业.他说“春秋,大义之所本也”(《春秋繁露?正贯》.以下所引《春秋繁露》只注篇名),以为“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俞序》).他的社会理想正是通过阐述《春秋》大义而得出的,它立足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虽然董仲舒社会理想的基础是现实社会,但他从不盲目赞扬现行的社会制度,而总是以理想社会的标准来批评和要求改进现行制度.
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春秋》最重“元”,“谓一元者,大始也.”(《玉英》)“元”就是大一统的开始,并且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重政》),因此他希望汉武帝是圣人,能成就建立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功业.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传》).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儒学便从此成为官学,上升到至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董仲舒深知,安定社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一理论基础要统一.因此他选定儒学(而且唯有儒学)作为安邦定国的理论基础.董仲舒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国家政权出发,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适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从而奠定了封建大一统国家不可或缺的根基――思想统一.董仲舒的社会理想不独为君,不独为民,而是为天下的.在这种理想和谐的大一统社会中,统治阶级施教化、守等级、行仁政,君民各得其所,和睦不争,共处于一种和平安定的礼制状态中.
所以说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虽然战乱频繁,但是当时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不过按现在来看还不能说是大一统,因为当时诸侯兼并,整个国家从地区文化疆土和经济来看,还不算实现完全的统一.
看了 历史----董仲舒:“春秋大...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A.义利  2020-06-23 …

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  2020-06-29 …

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  2020-06-30 …

2009年6月,一座高六米,重约三吨的董仲舒铜像在董子文化园落成。回顾历史,董仲舒对发展儒家思想做  2020-07-14 …

在线求指导: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  2020-07-14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  2020-07-28 …

一道有关汉代哲学的历史题王充写作的《论衡》主要是针对()A董仲舒的儒学B佛教“因果轮回”说C民间神  2020-07-28 …

董仲舒一改孔孟儒家“仁”“仁政”学说,强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其本质意图是A.维护国家统一B  2020-07-28 …

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  2020-07-28 …

2009年6月,一座高六米,重约三吨的董仲舒铜像在董子文化园落成。回顾历史,董仲舒对发展儒家思想作出  20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