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
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自断勇仁悍强 断:判断
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臣服
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 附:依从,依附
D.民无不恨者 恨:痛恨
【小题2】下列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问王曰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大王之入武关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今大王举而东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
B.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韩信把自己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韩信认为,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等一些策略,已经使项羽失去了民心和霸王之名了。
D.汉王采纳并实施了韩信的谋划,平定了三秦大地,聚集了诸侯军队讨伐项羽,为帝业奠定了基础。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2)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项王)又违背了义帝的盟约,把亲近的人、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心里不平。 (2)现在项王强迫民意,凭借威力使这三人仍在秦地为王,秦地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题: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 “民无不恨者” 中的“恨”解释为“痛恨”错误。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语境,“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前文有“秋毫无所害”,可以推测,“恨”应该遗憾。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采取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前文有“秋毫无所害”,可以推测,“恨”应该遗憾。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小题2】
试题分题: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答题关键词“意义和用法”。考生依据自己掌握的虚词用法,依据句意、位置、语法来判断实词意义和用法。A.趁机(于是)/凭借;B,“以”都是介词,可以译为“用”;C,主谓之间取独/的;D,表承接/表转折。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言虚词异同,先用法后意义。题中考察的“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小题3】
试题分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中,已经失去了“霸王之名”不合文意。文中第二节说“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
【小题4】
试题分题: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背” 违背、“亲爱” 亲近的人、喜爱的人、“王” 封为王;(2)“强” 强迫、“以” 凭借、 “莫” 没有。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例如本题中的名词“诸侯”“ 楚”。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
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计划产量200件,完成计划90%,第二车间计划产量250件, 2020-04-09 …
某乡2007年计划完成财政收入1.8亿元,实际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5分之3,下半年完成计划任务的8 2020-04-26 …
少先队员植树,第一天完成计划的3/8,第二天完成余下的2/3少先队员植树,第一天完成计划的3/8, 2020-04-27 …
(1)晓晓计划一天背诵22个单词,实际是上午完成计划的1分之7,下午完成计划的11分之5.全天超额 2020-05-13 …
学校操场是一块长42又2分之1米,宽是26又3分之2米的长方形场地,求操场的周长面积某车间上半月完 2020-05-17 …
上旬完成计划产量的百分之40,中旬完成计划产量的8分之3,下旬完成180套,正好完成全月计划任务 2020-05-21 …
小李计划一天加工50个零件,上午完成计划的3/5,下午完成计划的5/7.他实际超额完成了计划的(请学 2020-11-04 …
亲,制药厂10月份计划要生产一批药物,上旬和中旬共完成计划的九分之七,中旬和制药厂10月份计划要生产 2020-11-05 …
小华练习写字,上午完成计划的25,下午完成计划的13,晚饭后完成计划的14.小华练字的情况是()A. 2020-11-07 …
某水泥厂原计划生产一批水泥,实际上旬完成了计划的三分之一,中旬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下旬又生产了2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