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何闻信亡 ②王必欲拜之,择良日 ③王素慢无礼
(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___
A.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萧何极力举荐;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何闻信亡 ②王必欲拜之,择良日 ③王素慢无礼
(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___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B.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
| C.策之不以其道 | D.愿陛下亲之信之 |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___
A.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萧何极力举荐;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萧何听说韩信跑了.闻:听说;
②必须要选择吉日.良:好;
③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素:一向.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大哥(你)为什么领悟这个道理这样迟呢?之:之,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
B: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之:代词,他.
C:驱使它却不按照驱使它的正确方法.之:代词,它.
D:希望皇帝你啊,亲近他们,信任他们.之:代词,他们.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拜:任命;所以:…的原因.句意为: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刘邦虽然对萧何十分信任,但是汉军的领导人是刘邦.错误.
故选:D.
答案:
(1)①听说;②好;③一向.
(2)A
(3)答: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4)D
①萧何听说韩信跑了.闻:听说;
②必须要选择吉日.良:好;
③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素:一向.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大哥(你)为什么领悟这个道理这样迟呢?之:之,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
B: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之:代词,他.
C:驱使它却不按照驱使它的正确方法.之:代词,它.
D:希望皇帝你啊,亲近他们,信任他们.之:代词,他们.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拜:任命;所以:…的原因.句意为: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刘邦虽然对萧何十分信任,但是汉军的领导人是刘邦.错误.
故选:D.
答案:
(1)①听说;②好;③一向.
(2)A
(3)答: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4)D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06南通课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 2020-05-16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武涉往说齐王信(注:即韩信)曰:“天下苦秦久矣,相与戮击秦。秦已 2020-07-15 …
国际结算一道选择题13.在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中常使用()。①循环信用证②议付信用证③延期付款信用证 2020-07-2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 2020-07-28 …
几道连线题,大家帮帮忙骨肉即领袖首脑即亲人心腹即亲信手足即线索眉目即兄弟 2020-11-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 2020-11-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 2020-11-13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文(即《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 2020-11-26 …
关于写信作文的题目写信作文的题目一定要《给XXX的一封信》吗?比如说我想写节约用水的,信的作文题目可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