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时年16岁)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十年(1860年)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

题目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时年16岁)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十年(1860年)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同治十二年(1873年),郑观应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
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易言》一书,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主张“轻税以广去路”“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问世。《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酊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观应的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张之洞在点评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时,使用了“上而以此辅世”“下而以此储才”两句话,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9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的描述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较早摆脱了八股取士的束缚,跻身商海,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小;长时间经营工商业的实践经验总结;对民族危机、西学传入、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
(2)本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郑观应改革思想内容和影响.注意理解“上而以此辅世”、“下而以此储才”两句话的含义.依据材料“《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酊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结合郑观应的思想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主张,展示了完整的维新思想体系,其目的和内容都体现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时代要求,因而“可以辅世”;郑观应的改革主张中,包括了文化改革,同时主张发展实业、实行民主,对于培养新式人才、开启民智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可以储才”.
故答案为:
(1)较早摆脱了八股取士的束缚,跻身商海,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小;长时间经营工商业的实践经验总结;对民族危机、西学传入、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
(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主张,展示了完整的维新思想体系,其目的和内容都体现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时代要求,因而“可以辅世”;郑观应的改革主张中,包括了文化改革,同时主张发展实业、实行民主,对于培养新式人才、开启民智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可以储才”.
看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咸丰八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