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D.王无罪岁 罪:罪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移其粟于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弃甲曳兵而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民之多于邻国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致天下之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乙】
管晏列传(节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司马迁《史记》)
(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___
A.晏子出,遭之涂 B.而信于知己者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5)下列各项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憾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妾是以求去也
A.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主人何为言少钱
(7)把【甲】【乙】两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甲】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乙】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8)【乙】文二、三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晏子之“贤德”的?
【甲】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 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D.王无罪岁 罪:罪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移其粟于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弃甲曳兵而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民之多于邻国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致天下之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乙】
管晏列传(节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司马迁《史记》)
(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___
A.晏子出,遭之涂 B.而信于知己者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5)下列各项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憾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
例句:妾是以求去也
A.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主人何为言少钱
(7)把【甲】【乙】两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甲】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乙】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8)【乙】文二、三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晏子之“贤德”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罪:名词活用作动词,归咎、怪罪.
(2)C 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主谓结构为偏正结构,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的两个“于”分别是介词,“到”和“比”.B项两个“而”分别表修饰和表假设关系.D项第一个“以”作介词,“按照”;第二个作连词,“用来”.
(3)B 王道理想概括不全面,缺“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文中对应的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D A.“凃”通“途”,B.“信”通“伸”,C.“寤”通“悟”,D.“延”,延请.
(5)C 例句的“御”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驾车的人”,C项的“死”亦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死去的人”,A项的“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低于”,B项的“弱”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变弱”,D项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善良的行为”.
(6)D 例句中的“是以”与D项中的“何为”一样,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
(7)【甲】是:这;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状语后置;非我也,兵也:判断句.句子翻译为:这与用刀刺人并杀掉他,说,不是我杀了他,而是兵器杀了他有什么不同呢?
【乙】其:代词;及:涉及;危:正直.句子翻译为:晏子在朝廷上,如果国君问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国君没有问到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8)先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再概括人物特点.
答案:
(1)D
(2)C
(3)B
(4)D
(5)C
(6)D
(7)【甲】这与用刀刺人并杀掉他,说,不是我杀了他,而是兵器杀了他有什么不同呢?
【乙】晏子在朝廷上,如果国君问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国君没有问到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8)一是通过对贤者越石父的重用,表现了晏子尊重贤才的美德;二是通过御者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为人谦逊的美德.
参考译文:
【甲】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乙】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越石父是个贤才,因罪被囚禁在牢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 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 “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 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束缚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 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 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远大,思想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 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 夫.
太史公说: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2)C 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主谓结构为偏正结构,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的两个“于”分别是介词,“到”和“比”.B项两个“而”分别表修饰和表假设关系.D项第一个“以”作介词,“按照”;第二个作连词,“用来”.
(3)B 王道理想概括不全面,缺“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文中对应的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D A.“凃”通“途”,B.“信”通“伸”,C.“寤”通“悟”,D.“延”,延请.
(5)C 例句的“御”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驾车的人”,C项的“死”亦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死去的人”,A项的“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低于”,B项的“弱”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变弱”,D项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善良的行为”.
(6)D 例句中的“是以”与D项中的“何为”一样,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
(7)【甲】是:这;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状语后置;非我也,兵也:判断句.句子翻译为:这与用刀刺人并杀掉他,说,不是我杀了他,而是兵器杀了他有什么不同呢?
【乙】其:代词;及:涉及;危:正直.句子翻译为:晏子在朝廷上,如果国君问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国君没有问到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8)先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再概括人物特点.
答案:
(1)D
(2)C
(3)B
(4)D
(5)C
(6)D
(7)【甲】这与用刀刺人并杀掉他,说,不是我杀了他,而是兵器杀了他有什么不同呢?
【乙】晏子在朝廷上,如果国君问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国君没有问到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8)一是通过对贤者越石父的重用,表现了晏子尊重贤才的美德;二是通过御者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为人谦逊的美德.
参考译文:
【甲】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乙】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越石父是个贤才,因罪被囚禁在牢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 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 “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 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束缚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 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 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远大,思想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 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 夫.
太史公说: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看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的名人,分别选自那个成语?有什么含义?王海粟( )王任重( )杜鹏程( )黄思源( ) 2020-05-17 …
张华,李强,王明三人从甲地到乙地,其中张华与王明早上8点出发.张华每小时行6千米,王明每小时行4千 2020-05-23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课文第一 2020-06-17 …
英语翻译《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 2020-06-26 …
从甲地到乙地,其中九分之二是上坡路,三分之一是下坡路,其余是平坦路,王东进行体育锻炼,往返一次共走 2020-06-30 …
案例分析陈某去世后,其亲属将死者骨灰存放在青山殡仪馆,每年交寄存费用十元。死者陈某的亲属除其弟陈甲 2020-07-13 …
殷商后期,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 2020-07-16 …
如果从甲地到乙地,其中40%是上坡路,35%是下坡路,其余是平地.小王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共走上坡路 2020-11-02 …
如果从甲地到乙地,其中40%是上坡路,35%是下坡路,其余是平地.小王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共走上坡路 2020-11-02 …
殷商后期,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