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全诗思想感情和情、景角度的表达
题目详情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全诗思想感情和情、景角度的表达
全诗思想感情和情、景角度的表达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就诗人而言,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正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如果设想诗人创作时的状态,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这时,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心因“物色之动”而摇,辞因“情以物迁”而发。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诗人是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诗人是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看了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完成后面题目。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2020-06-09 …
阅读《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完成下列三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2020-06-09 …
阅读《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完成下列三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2020-06-09 …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①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宦情 2020-06-2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2020-06-2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 2020-06-29 …
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全诗思想感情和情、景角度的表达 2020-07-26 …
长安晚秋诗歌鉴赏残星几点雁横塞的那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颔联诗人借紫菊红莲抒发的思想感情?柳州榕叶落尽 2020-11-13 …
长安晚秋诗歌鉴赏残星几点雁横塞的那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颔联诗人借紫菊红莲抒发的思想感情?柳州榕叶落尽 2021-01-01 …
谁会这道题:阅读《柳州榕叶落尽偶阅读《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完成后面题目.宦情羁思共凄凄,春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