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使用的意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感情的景物,描景抒情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依照意象体现的情感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把握意象的特点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应首先分析诗歌的内容。 (1)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是相同的,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选取的意象是不同的。刘诗选取了秋季的独特景色“秋风”“雁”等表现凄婉的环境,以“秋风”为主体内容体现秋季特点,从而表现诗人羁旅之思和思归之情。张诗选取渡口作为抒情的载体,以长江涌潮、斜月当空、对岸灯火等体现羁旅之思。 (2)两首诗都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刘诗首句显示秋风忽至的特征,第二句写耳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绘声绘影。后两句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的“孤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张诗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 |
有了肖克利这棵“梧桐树”,何愁引不到成群的“凤凰”来?——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吗? 2020-04-25 …
蝶恋花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 2020-05-16 …
根据课文(崔卫平):(2)为了科学有效地提出希望,作者首先巧妙地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请 2020-05-16 …
帮我解答一下这几道物理题1.小明用一带电体去靠近悬吊在丝线上的泡沫塑料小球,观察到小球先被吸引,与 2020-05-17 …
帮个忙做下题1.引人注目一筹莫展相安无事欢天喜地垂头丧气坚定不移将信将疑举世闻名窃窃私语胸有成竹想 2020-06-18 …
设计建造斜拉索桥的时候,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何在?某练习里说...减小汽车重力平行于引桥 2020-06-23 …
闯“禁区”,闯“盲区”,闯“难区”,深圳特区先行先试,引领中国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30年。今天,肩负 2020-06-23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陈维崧①夏日史蘧庵②先生招引,即用先生喜予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2020-11-28 …
二、(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作家与知识的关系摩罗大约二十年前,著名作家王蒙先 2021-01-17 …
人类为什么不能居住太空?按照目前的科技发展,应该有可能的.但人类如果到外太空居住,首先要解决的是空气 2021-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