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1.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3分)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1分)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田野)的杨柳,(1分)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及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1分)因为杨柳既是代表春色的典型景物,又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1分)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往昔与丈夫欣赏春光及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1分)
1.
分 析: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既高兴又懊悔,高兴和懊悔在这里算反义词吧,能不能再想几个这样的,既()又(),填反义词  2020-05-14 …

材料一:杨爱军是我市长海县第四中学的一名教师。从教15年来,他“育人三千无悔不思回报,忠诚海岛教育  2020-05-16 …

求一些赞美诗说来惭愧,我不是教徒.没事看看圣经忏悔倒是会.请各位教友不要介意…我想找一些比较庄重,  2020-05-16 …

英语翻译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020-06-15 …

急请教一篇作文立意: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  2020-06-21 …

英语翻译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020-07-13 …

英语翻译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  2020-11-13 …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  2020-11-13 …

后悔药用英文怎样写?顺便帮我翻译下面这个句子与其后悔不如想办法补救,这就是最好的后悔药  2020-12-05 …

永久的悔①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②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母亲的娘家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