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1.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3分)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1分)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田野)的杨柳,(1分)勾起了对丈夫的思念及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1分)因为杨柳既是代表春色的典型景物,又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1分)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往昔与丈夫欣赏春光及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1分)
1.
分 析: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嗅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嗅梅尽日寻  2020-03-30 …

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2020-06-20 …

使至塞上阅读题1.使至塞上古诗一般第句押韵,这首诗押韵,押韵的字是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从表达  2020-06-22 …

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我省首个“全民阅读日”.4月16日,在市区人民公园  2020-07-09 …

《杂诗》其二(4分)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小题1:“故乡”一词在  2020-07-26 …

嗅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  2020-12-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  2020-12-06 …

2013年11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会见了美国新任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安倍晋三强调  2020-12-13 …

英语翻译电子阅读的产生和日益随身,使得日日读书成为一种简单的习惯,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电  2020-12-24 …

2016年4月23日,我国将迎来第21届“世界阅读日”。两年前“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