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5分)
1.
分 析: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纠正错别字:侧枕河石栏把时光留转诉说给你,两眼沿路古井将几多风雨深蕴其中俯身探视苔痕青绿的井口,你 2020-04-06 …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建筑 2020-05-13 …
修改错别字俯身探视苔痕青绿的井口,你会平添感概:两千年了,历尽苍桑,它依然清澈无比!抬首凝望墙影班 2020-06-20 …
自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到今天,这首凝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民族精神的歌曲,在中华大地整整回荡 2020-07-04 …
这段文字的错别字一侧枕河石栏把时光留转诉说给你,两眼沿路古井将几多风雨深蕴其中,俯身探视苔痕青绿的 2020-07-05 …
翘首凝望的首是什么意思?翘首凝望的首是什么意思?殊死搏斗的殊是什么意思?拉开帷幕的帷是什么意思?意 2020-07-12 …
翘首凝望、屏息凝视、凝神谛视这几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2020-07-22 …
首次见面的英语单词、还有同意句转换句型转换1、Wherelamfrom,weareprettyre 2020-07-25 …
2009年11月24日新华网:新疆首家“见义勇为医院”在吉昌市挂牌成立,这家医院承诺将建立第一时间接 2020-12-20 …
2009年11月24日新华网:新疆首家“见义勇为医院”在吉昌市挂牌成立,这家医院承诺将建立第一时间接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