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5分)
1.
分 析: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英语翻译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庞涓恐其贤予已,疾之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怀王悔 2020-07-01 …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 2020-07-15 …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C.君美甚 2020-07-28 …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C.君美甚 2020-07-28 …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C.君美甚 2020-07-28 …
下面句子中对“及”解释错误的一项是()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②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2020-07-28 …
文言文练习09120102下列各句中的“”及字,与“及临质”的“及”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及反,市 2020-07-28 …
有关于文言文练习09120102下列各句中的“”及字,与“及临质”的“及”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及 2020-07-28 …
世界500强面试题金色的王冠国王在宴会上出了一道题,让他人在会场的地毯中央放了一顶金色王冠,然后说 2020-08-01 …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峰组成,其中雄峰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蜜蜂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