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的诗名是什么?
题目详情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的诗名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登鹳雀楼
[标题]: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体裁]:五言绝句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原文]: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写作背景]: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此诗描写作者登楼远眺,眼前展现一幅辽阔的图景:落日西沉,黄河奔腾,诗人不禁咏出含有哲理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标题]: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体裁]:五言绝句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原文]: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写作背景]: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此诗描写作者登楼远眺,眼前展现一幅辽阔的图景:落日西沉,黄河奔腾,诗人不禁咏出含有哲理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看了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道关于电流的问题…交流电磁线圈误接入直流电源,直流电磁线圈误接入交流电源,会发生什么问题,为什么 2020-06-15 …
有关埃及的一些地理知识1、埃及是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其属于()洲的部分是()半岛.2、埃及首都是( 2020-06-29 …
某化工集团在靠近某河流修建两个化工厂,流经第一化工厂的河流流量为500万立方米/天,在两个化工厂之 2020-07-11 …
安于流年同意词有哪些安于流年的近义词是什么,安于的近义词,流年的近义词,字面上最好不同,要有文采一点 2020-11-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研究发现向脑中输入电流可抹去患者痛苦记忆中新网12月23日电据华尔街日 2020-11-28 …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是什么?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是什么?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什么? 2020-12-08 …
串联电流电源正流入负流出是什么意思?究竟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还是负极流向正极.如果是正极流向负极那应 2020-12-15 …
在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中,若电流从探针甲流入电流表,指针向左偏.(1)如果探针甲指在基准点c,而探 2020-12-1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研究发现向脑中输入电流可抹去患者痛苦记忆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华尔街 2020-12-20 …
新一轮的疫情监测显示:当前,不少地方流感病例骤增,许多学校出现聚集性病例,一些地区已经进入流感高发期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