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两种:一种把“远人村”解释为“远方的村落”,一种倾向于解释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两种:一种把“远人村”解释为“远方的村落”,一种倾向于解释为“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那么,陶令笔下的“远人村”与“远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看断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此句毫无疑问,属于对仗。有人不同意把“远人村”译为“远方的村落”,理由是前句绝不能断为“暧暧\远\人村”。若这么断了前句,势必要将后句断为“依依\墟\里烟”,“墟\里烟”明显不通,因为,“墟里”是一个词,古代注家释为“村落”。所以合适的读法,应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人”一词,古即有之,《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说法。这里的“远人”是指生活在距离某(诸侯)国、(卿大夫)家较远地方的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的“远”。至秦汉两晋,随着中原诸夏的自相融合,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被吸纳进入汉族社会,“远人”从地域距离的“远人”,衍变为“文化距离”的“远人”,向春秋时“夷狄”的意义靠拢。本来“远人”只说地域之别,“夷狄”主要指文化差异,自战国至秦汉两晋,随着民族融合,两词的边界逐渐模糊,意思也互相交叉。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一词,已着重强调族群的差别,至于是否表示地理距离的远近,倒不得而知。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浔)阳”,后陶侃“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张华“不甚接遇”陶侃的原因就在于,他认为陶侃是“远人”,不值得接遇。这里的“远人”显然不是“远方之人”,而专指中夏之外的异族、“不知礼仪”的夷狄。 义熙二年(公元406年),陶渊明辞官归隐,还园田居。据史传及陶集载,陶渊明宅第共有三处,除园田居外,还有上京、南里两处。园田居位于浔阳,浔阳汉时属庐江郡。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也是陶侃、陶渊明的故乡。陶侃出身于溪族,这正是对庐江异族聚居情况的反映。陶渊明归隐故乡,家宅不在城邑中,而是僻处南野。异族人向来不被允许入城与汉民杂居,他们多在野外结成村落生活。如此看来,陶令当是在浔阳野外,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若这样的推断不错,那么所谓“远人村”,当是陶令从自家庭院眺望到的异族村落。至于是不是溪族,或是别种,已不大容易考证出来。 “远人村”是异族人群居住的村落,还有一条旁证,即“村”字本身。“村”这种聚落形态出现得较晚,大概出现于东汉。汉族传统的居住方式是里坊式,人们都生活在有城墙保护的城邑中。东汉时政府把周边的游牧民族(其中绝大部分是匈奴)迁移到了内地,但禁止他们入城定居,这些游牧民族便以“落”为单位,被安置在城和城之间的荒野,这大概是“村”的最初形态。陶令所见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 (1) | 下列有关“远人”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 A. | “远人”一词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 | B. | 春秋时代,“远人”主要强调地理距离,比如可以把生活在距离某诸侯国较远地方的人说成“远人”。 | C. | 秦汉两晋时期,随着中原诸夏的自相融合,“远人”的含义从先前的地域距离衍变为“文化距离”。 | D. | 三国两晋之时,“远人”主要强调族群的差别,是否表示地理距离以及“文化距离”的远近没人说得清。 |
| (2) | 下列不能用作陶诗中的“远人村”“大概还只是异族人的聚落”的依据的一项是 | [ ] | A. | 根据诗歌对仗的知识可以初步判断,“远人村”不能翻译成“远方的村落”。 | B. | 据史传及陶集载,陶渊明宅第共有三处,除园田居外,还有上京、南里两处。 | C. | 园田居位于浔阳,寻阳汉时属庐江郡,而庐江郡正是南蛮异族聚居之地。 | D. | 从作者对“村”与“落”的解释来看,这里的“村”、“落”大概是异族人的聚落。 |
| (3) | 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A. | 作者认为,把“远人村”解释为“远方的村落”或“远离人世俗情的村庄”都不准确。 | B. | 作者根据对“远人”一词的历史内涵的探讨,认为陶侃家族应属“中夏之外的异族”。 | C. | 在作者看来,不论是陶侃的故乡,还是陶潜的三处宅地,它们都处在南蛮异族之地。 | D. | 在陶渊明的时代,异族人不被允许入城与汉民杂居,陶令归隐后与当地的异族混居在一起。 |
|
|
答案和解析
1.D;2.B;3.C;
(1) | 该项的“是否表示地理距离以及‘文化距离’的远近没人说得清”的说法不符合原文的表述,原文只是说“至于是否表示地理距离的远近,倒不得而知”。 |
(2) | 该句只是陈述陶渊明的宅地情况,与判断的依据不相干。 |
(3) | “不论是陶侃的故乡,还是陶潜的三处宅地,它们都处在南蛮异族之地”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
针对近期食品安全爆发性问题?总是提到一些名词,有人能解释下吗?神马叫卫生局?什么叫质监局?不好意思 2020-05-14 …
关于论语中“丈人”的解释丈人在文中可以有三中解释①对老人尊称②通假字,持杖之人③身高一丈之人通常解 2020-06-21 …
“杯弓蛇影”的正解到底是什么?许多资料和习题上对此的答案都是光的反射,我也在网上查了一些,也有些人 2020-07-0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现代人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的“远人村”的诠释大略分成了两种 2020-07-24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为地球提供着能量,它的能源是什么?这是一 2020-11-07 …
全班50名学生,完成1道试题的测试情况是:全对1人,对14题1人,对13题10人对12题21人,对1 2020-12-06 …
谁会这道题:阅读古诗,阅读古诗,山中与幽人①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②且 2020-12-11 …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山中与幽人①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 2020-12-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 2021-02-02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