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生长)为茂草。--《隋书杨玄感传》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

题目详情
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生长)为茂草。
--《隋书  杨玄感传》
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三:天下大稔(庄稼成熟),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带粮,取给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看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3)材料三反映的这种景象得益于唐太宗哪些开明的治国措施?(请从经济、政治、教育方面回答。)  其突出成就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三,请对唐太宗进行最简洁的评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可知,材料一所描述的是隋朝末年的景象.由于隋炀帝繁重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致使隋朝末年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人口大量减少.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虐无道.
(2)据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意识到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3)据材料三“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闲,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决于道路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教育上,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故答案为:
(1)隋朝末年;隋的暴政所致.
(2)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3)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4)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看了 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  2020-05-15 …

为什么我们水池里的水总是很脏?上面常常漂一层油污、泡沫等~~~我们公司里有个水池,抽的是地下水.井  2020-06-23 …

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会;人们在培育秧苗  2020-06-24 …

问个作文题目的意思(看不懂啊)在一个缺水的村庄里,村民常用一大缸接盛屋檐水.由于澄清缸里的水需要两  2020-06-27 …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  2020-06-30 …

王叔叔在院子里(为水泥地)用砖和水泥砌成了一个长方体水泥池,墙厚为10厘米。(底面利用原有的水泥地  2020-07-11 …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根据这三要素,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①  2020-11-25 …

具体人们通常认为水面是平的,然而当你向杯里加水,水面到达杯口时,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能继续往杯里加水  2020-12-10 …

在两河流域,经常因为水资源发生冲突的国家有哪些?  2020-12-18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求仿写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