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2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
题目详情
(2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 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 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 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 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9分) (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从北向南移动(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移动);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影响;具有自发性。(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 影响:人口分布渐趋合理;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 (2)迁移方向多元化;海外迁徙增多。(4分) 伴随外国资本主义主义的入侵,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政局动荡。(5分) (3)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提高;改革开放,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联系加强。(6分) |
|
看了 (2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回到原点"我写成了一种落叶归根离题吗?我举例是用了海龟···还用了一些关于家是人的归属地···人 2020-05-16 …
【初二数学题】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 ,到y 2020-05-16 …
必修一生物题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有出现了质壁分离复原,与质 2020-05-16 …
数轴上离开原点距离小于2的整数点的个数为X.离开原点的距离不大于3的整数点的个数为Y,离开原点的距 2020-05-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 2020-06-09 …
12世纪印度著名数学家婆什迦罗给出了一个歌谣式的问题:波平如镜一湖面,3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 2020-07-08 …
有关到两点距离差的问题.原题是这样的:动点P到M(1,0)的距离与到点N(3,0)的距离之差为2, 2020-07-29 …
帮忙改下一个英文标题原句:MonumenttextforGIVF15000TreesDonation 2020-12-14 …
找一篇语文的阅读题原文及题目,内容跟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关,情感是感叹感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面还有补充其 2020-12-14 …
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很多其他说法,如纪念伍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