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模仿与创造是艺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先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模仿与创造是艺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先说传达的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旁人领略。
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我如果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起初都要经过模仿。
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就可以知道模仿筋肉活动的道理。曾国藩在《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很可以值得我们注意: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从这段话看,可知“气”与声调有关,而声调又与喉舌运动有关。韩昌黎也说过:“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
关于传达的技巧大要如此,现在再讲关于媒介的知识。
什么叫做“媒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
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 1)下列有关“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艺术家既要处理好“似”与“不似”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问题。
B.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这里的“似”侧重形式上的一致,是共性;这里的“不似”则侧重内容上的多样性,是个性。
D.从模仿入手是创造的始基,但又不能止于模仿,只有不断创造,才能写出好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将这种意境传达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B.想画画却画不出来,这说明没有掌握画画传达的方法,也就是没有掌握画画所需的筋肉技巧。
C.姚姬传在写给陈硕士的信中,强调了朗诵的重要性,否定了默读的意义,认为靠默读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诗文的。
D.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次是临帖,这些方法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B.朱熹说:“韩昌黎、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这句话和文中曾国藩和韩昌黎的观点一致,强调了朗诵对于作诗作文的重要性。
C.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编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
D.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做诗文的人只要掌握了字音、字义、字句的排列等专门的学问和知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诗文。
模仿与创造是艺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先说传达的方法。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旁人领略。
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我如果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起初都要经过模仿。
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就可以知道模仿筋肉活动的道理。曾国藩在《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很可以值得我们注意: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从这段话看,可知“气”与声调有关,而声调又与喉舌运动有关。韩昌黎也说过:“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所以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诵。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
关于传达的技巧大要如此,现在再讲关于媒介的知识。
什么叫做“媒介”?它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
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这句话很好地阐述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 1)下列有关“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艺术家既要处理好“似”与“不似”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问题。
B.艺术须从模仿入手,但终归于创造;创造不能无模仿,但只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C.这里的“似”侧重形式上的一致,是共性;这里的“不似”则侧重内容上的多样性,是个性。
D.从模仿入手是创造的始基,但又不能止于模仿,只有不断创造,才能写出好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创造和欣赏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意境;但是创造比欣赏要更进一步,要将这种意境传达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B.想画画却画不出来,这说明没有掌握画画传达的方法,也就是没有掌握画画所需的筋肉技巧。
C.姚姬传在写给陈硕士的信中,强调了朗诵的重要性,否定了默读的意义,认为靠默读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诗文的。
D.艺术家是诗人和匠人的综合,匠人侧重模仿,诗人强调性灵的妙悟,都不可缺少,但青年作家常常忽略匠人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次是临帖,这些方法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B.朱熹说:“韩昌黎、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学。”这句话和文中曾国藩和韩昌黎的观点一致,强调了朗诵对于作诗作文的重要性。
C.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编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
D.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做诗文的人只要掌握了字音、字义、字句的排列等专门的学问和知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诗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则侧重内容上的多样性,是个性”无中生有.故选C.
(2)C、太绝对.原文第五段说“若但能默看”,仅靠默读,就会终身是外行.故选C.
(3)D、“只要…就”的内容不成立,过于绝对.故选D.
答案:
(1)C
(2)C
(3)D
(2)C、太绝对.原文第五段说“若但能默看”,仅靠默读,就会终身是外行.故选C.
(3)D、“只要…就”的内容不成立,过于绝对.故选D.
答案:
(1)C
(2)C
(3)D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面粉袋洗杯子?我看知道说面粉袋洗杯子很有效,请问应该是用什么面粉袋呀?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什么质地 2020-05-16 …
根据n=c/v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这个说法正确吗? 2020-05-22 …
初三三角函数知识,实在是一头雾水!谁进来说下!三角函数到底是拿来做什么的啊?知道度数怎么求后面的比 2020-06-06 …
求面积的英语说法介绍一个物品的长宽面积时,我们怎么说?比如:国旗是5米长3米宽(大家都明白,自然就 2020-06-08 …
酒店前台英语面试、有这种面试经验的朋友进!其实搜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但还是有些想问的东西.过段时间 2020-06-30 …
求小说thebreadwinner的简介看了一半了,但急需知道后面都发生了什么请看过的告诉我,谢谢 2020-07-17 …
选出说明文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它 2020-11-21 …
我的闪光点是...英文怎么说面试的时候自我介绍可能会用到,介绍自己比较突出的优点.我的意思是在自己的 2020-11-25 …
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夸克)组成的,它们的带 2020-11-28 …
我听说介子与强子都是由夸克组成,那么光子是由哪两个夸克组成?夸克有六种udcstb,我已知介子与强子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