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

题目详情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B

此题为材料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及所给选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A、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并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不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只是同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D过分夸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错误的。
看了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一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1978年的《凤阳花鼓》  2020-06-28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  2020-07-07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  2020-07-07 …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  2020-07-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20-07-2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20-12-28 …

凤阳花鼓词曾经历了由“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说凤阳道凤  2020-12-28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风阳花鼓》词中安徽凤  2020-12-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文化大革命”时,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  2020-12-28 …

风阳花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大多都反映时代的变迁,其中有一句唱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