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如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过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物质.(1)图中A、B、C、D四种物质中,能在肝脏内形成的是.(2)人体血液中乳酸量增多时,参与调
题目详情
如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过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物质.

(1)图中A、B、C、D四种物质中,能在肝脏内形成的是___.
(2)人体血液中乳酸量增多时,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物质主要是___.
(3)E是___和___;过程16包含___循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该循环运行___.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六次
(4)图中有ATP生成的过程编号有___.
(5)丙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当丙氨酸含量不足时,补充它的途径是___(填编号).
(6)糖尿病患者有“饮水多”之生理现象,其原因是___.

(1)图中A、B、C、D四种物质中,能在肝脏内形成的是___.
(2)人体血液中乳酸量增多时,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物质主要是___.
(3)E是___和___;过程16包含___循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该循环运行___.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六次
(4)图中有ATP生成的过程编号有___.
(5)丙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当丙氨酸含量不足时,补充它的途径是___(填编号).
(6)糖尿病患者有“饮水多”之生理现象,其原因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图中A是甘油三脂、B是肌糖原、C是肝糖原、D是尿素、E是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其中甘油三脂、肝糖原、尿素可在肝脏中形成.
(2)人体血液中乳酸增多,碳酸氢钠会与乳酸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过程9和16是氧呼吸,过程16包含三羧酸循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该循环运行二次.
(4)图中过程3、4、9、15、16均有ATP生成.
(5)大部分氨基酸的R基可以来自糖类合成或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非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途径有17、11、13,必需氨基酸途径有17、11.
(6)糖尿病患者有“饮水多”之生理现象,其原因是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需求与行动.
故答案为:
(1)ACD
(2)碳酸氢钠
(3)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循环 B
(4)3、4、9、15 16
(5)17、11、13
(6)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需求与行动
(2)人体血液中乳酸增多,碳酸氢钠会与乳酸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过程9和16是氧呼吸,过程16包含三羧酸循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该循环运行二次.
(4)图中过程3、4、9、15、16均有ATP生成.
(5)大部分氨基酸的R基可以来自糖类合成或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非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途径有17、11、13,必需氨基酸途径有17、11.
(6)糖尿病患者有“饮水多”之生理现象,其原因是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需求与行动.
故答案为:
(1)ACD
(2)碳酸氢钠
(3)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循环 B
(4)3、4、9、15 16
(5)17、11、13
(6)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需求与行动
看了 如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果A→B表示A是B的倍数,那么C→D表示D是C的().A倍数B因数C合数D质数 2020-04-26 …
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b表示DNA分子复制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 2020-05-13 …
已知b分之a=d分之c (1)用b,c,d表示a (2)用a,c,d表示b 2020-05-16 …
“之”的正确解释.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3.一人虽听之.4.虽与之俱学 2020-05-19 …
1.5分之3=15分之A=12/B=C分之13=D%.A=?B=?C=?D=?2.人在运动时心跳的 2020-06-03 …
方程1/x+a-1/x+b=1/x+c-1/x+d的解是多少?(a,b,c,d表示不同的数)是1/ 2020-06-27 …
后缀表达式“ab+cd-*”与表达式()对应A.(a+b)*(c-d)B.a+b*cdC.a+b* 2020-06-28 …
a,b,c,d表示4个有理数,已知其中每三个数之和如下:a+b+c=1,a+b+d=-3,a+c+d 2020-11-03 …
(2014•信阳二模)如图是人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B、C代表人体内的特定结构〔提示:结构 2020-11-12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A.行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