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
题目详情
清溪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注】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新安江,流经安徽,汇入钱塘江,以江水清澈出名。
(1)诗的颔联(三、四两句)、颈联(五、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李 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注】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新安江,流经安徽,汇入钱塘江,以江水清澈出名。
(1)诗的颔联(三、四两句)、颈联(五、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是两个比喻句.
(2)描绘画面,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最后点出画面的特点即可.“猩啼”“悲”营造了凄凉清寂的情境.分析诗人的情感,抓住“游子”“悲”即可体会出.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傍晚猩猩悲啼,远在异乡的游子闻之而心生悲情,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2)描绘画面,结合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最后点出画面的特点即可.“猩啼”“悲”营造了凄凉清寂的情境.分析诗人的情感,抓住“游子”“悲”即可体会出.
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傍晚猩猩悲啼,远在异乡的游子闻之而心生悲情,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看了 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显微镜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移动,转换物镜,异物仍在,说明异物可能在? 2020-06-09 …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凹透镜的.对着凹透镜异侧入射的光线折 2020-06-18 …
欲过凸透镜异侧焦点的光线,出射光线怎么画 2020-06-18 …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 2020-07-22 …
阅读李白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 2020-07-22 …
阅读李白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 2020-07-2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 2020-07-2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 2020-07-22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 2020-07-2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 2020-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