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即使是相似的社会环境,甚至于同一社会环境不同的人物也会有着不同的观点。阅读下列2组材料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详情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即使是相似的社会环境,甚至于同一社会环境不同的人物也会有着不同的观点。阅读下列 2 组材料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第一组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指出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相似的时代背景。( 4 分)

第二组材料: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 )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8 分) ( 2 )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
看了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