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研究和开发CO2和CO的创新利用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赢的课题.(1)CO可用于合成甲醇.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在体积为b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CO和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O(
题目详情
研究和开发CO2和CO的创新利用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赢的课题.
(1)CO可用于合成甲醇.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在体积为b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CO和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i)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ii)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a、b的代数式表示).若一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很大,对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使用催化剂意义不大;
b.该反应发生将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c.该反应达到平衡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百分含量很小;
d.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iii)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amolCO,2amolH2,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平衡常数:______.
(iv)在某温度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5molCO,7.5molH2,反应生成CH3OH(g),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为90%,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压强______倍.
(2)某温度条件下,若将CO2(g)和H2(g)以体积比1:4混合,在适当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可制得甲烷,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H2(g)+
O2(g)=H2O(l)△H=-285.8KJ/mol
则CO2(g)和H2(g)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CO可用于合成甲醇.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在体积为b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CO和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i)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ii)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2 |
a2 |
b2 |
a2 |
a.该反应使用催化剂意义不大;
b.该反应发生将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c.该反应达到平衡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百分含量很小;
d.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iii)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amolCO,2amolH2,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平衡常数:______.
(iv)在某温度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5molCO,7.5molH2,反应生成CH3OH(g),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为90%,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压强______倍.
(2)某温度条件下,若将CO2(g)和H2(g)以体积比1:4混合,在适当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可制得甲烷,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H2(g)+
1 |
2 |
则CO2(g)和H2(g)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i)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ii)100℃,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0.5,所以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0.5amol.
CO(g)+2H2(g)⇌CH3OH(g);
开始(mol):a 2a 0
变化(mol):0.5a a 0.5a
平衡(mol):0.5a a 0.5a
所以平衡时,CO的浓度为
=
mol/L,H2的浓度为
=mol/L,CH3OH的浓度为
=
mol/L,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a.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不能说明该反应在通常条件下一定可以发生,该反应可能需要催化剂才可以进行,故a错误;
b.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不能说明该条件下反应速率很快,故b错误;
c.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反应达平衡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很小,故c正确;
d.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不能说明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iii)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a mol CO(g)、2a mol H2(g),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iv)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2.5mol×90%=2.25mol,则:
CO(g)+2H2(g)⇌CH3OH(g) 物质的量减少△n
1 2
2.25mol 4.5mol
故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2.5mol+7.5mol-4.5mol=5.5mol,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
=0.55倍,
故答案为:0.55;
(2)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1
②H2(g)+
O2(g)═H2O(l)△H2=-285.8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4-①可得:CO2(g)+4H2(g)=CH4(g)+2H2O(l)△H=4×(-285.8kJ•mol-1)-(-890.3kJ•mol-1)=-252.9kJ•mol-1,
故答案为: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1;
故答案为:放热;
(ii)100℃,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0.5,所以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0.5amol.
CO(g)+2H2(g)⇌CH3OH(g);
开始(mol):a 2a 0
变化(mol):0.5a a 0.5a
平衡(mol):0.5a a 0.5a
所以平衡时,CO的浓度为
0.5amol |
bL |
a |
2b |
a |
b |
0.5amol |
bL |
a |
2b |
| ||||
|
b2 |
a2 |
a.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不能说明该反应在通常条件下一定可以发生,该反应可能需要催化剂才可以进行,故a错误;
b.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不能说明该条件下反应速率很快,故b错误;
c.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反应达平衡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很小,故c正确;
d.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不能说明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2 |
a2 |
(iii)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a mol CO(g)、2a mol H2(g),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iv)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2.5mol×90%=2.25mol,则:
CO(g)+2H2(g)⇌CH3OH(g) 物质的量减少△n
1 2
2.25mol 4.5mol
故平衡时总的物质的量为2.5mol+7.5mol-4.5mol=5.5mol,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压强的
5,5mol |
2.5mol+7.5mol |
故答案为:0.55;
(2)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1
②H2(g)+
1 |
2 |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4-①可得:CO2(g)+4H2(g)=CH4(g)+2H2O(l)△H=4×(-285.8kJ•mol-1)-(-890.3kJ•mol-1)=-252.9kJ•mol-1,
故答案为: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1;
看了 研究和开发CO2和CO的创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他们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之比为2:32、他们所含有 2020-04-27 …
A市在B市的12km的位置,给B市发货的车以40km/时送货,以60km/时返回A市,往返1时10 2020-04-27 …
容积固定的容器中CO+2H2=CH3OH反应在第2min改变了条件,可能增加了H2的浓度在容积固定 2020-05-17 …
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其体积之比是, 2020-05-20 …
在120℃时,装有等物质的量的CO和某烯烃的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O2点燃,充分燃烧,当恢复到原条件 2020-06-06 …
在容积为50.0L的容器中,充有140.0g的CO和20.0的H2,温度为300K.试计算:(1) 2020-06-12 …
有一个1.5∟的容器,瓶装满碎石后,碎石重2.55kg,为测碎石的表观密度,将所有碎石倒入一个7. 2020-06-18 …
如图,将圆上所有的点的纵坐标压缩为原来的一半,横坐标不变,所得的曲线是什么曲线?压缩为原来的呢(探 2020-06-25 …
①在120℃时,装有等物质的量的CO和某烯烃的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O2点燃,充分燃烧,当恢复到原条 2020-06-27 …
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 20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