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良好习惯的养成胡适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 谨慎,不粗心,不 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 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 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 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 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 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1)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2)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 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
(4)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链接材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⑤谨,就是 谨慎,不粗心,不 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 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 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 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 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 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1)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2)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 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
(4)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链接材料】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回答论证思路时,要按照文章的先后写作内容,来简述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第三段到第七段的主要内容是:
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2)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这一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这一句采用了对比论证.
其作用是: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本题考察句段在文末的作用.
结尾段语句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围绕最末语段的作用来回答.
(4)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2)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不能删去.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 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4)语文学习很重要,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一个人文化的积淀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语文.
回答论证思路时,要按照文章的先后写作内容,来简述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第三段到第七段的主要内容是:
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2)本题考察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这一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这一句采用了对比论证.
其作用是: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本题考察句段在文末的作用.
结尾段语句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围绕最末语段的作用来回答.
(4)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2)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不能删去.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 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4)语文学习很重要,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一个人文化的积淀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语文.
看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一批货总工是1680不良品是360,请问良率和不良率各是多少 2020-04-27 …
小明的铅笔是小红的3倍,如果小明给小红6支后良人就相同.良人原来各有几支? 2020-05-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 2020-05-13 …
谁能告诉我这段古文出自哪里?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以为出,不虚贾,亦不过取赢.一人 2020-06-03 …
专四良好各项题目应该错几道之内呢?专四良好各项题目应该错几道之内?对专四的评分标准不是很明确... 2020-06-14 …
已知优秀的有60人,)人,良好的有()人,较差的有()人优秀55%良好65%差10%上面那个错了,更 2020-11-04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现代生活疾病,下列不属于现代生活疾病的是()A.网络综合征B.缺 2020-11-05 …
阅读诗文片段,文后各题。狗娃(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突!被 2020-11-08 …
求优秀题记,每个分类要两个,精选的!分类:亲情,友情,积极,善良(乐于助人那些,我帮人人帮我各要一个 2020-12-08 …
各族人民在这场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爱国热情、高度的责任心,源于()A.对灾区人民的同情B.个人良好的素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