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俗称绿矾,加热至高温会分解产生水、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绿矾分解产生的非金属氧化物作如下探究:(1)猜想与假设
题目详情
硫酸亚铁晶体(FeSO 4 •7H 2 O)俗称绿矾,加热至高温会分解产生水、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绿矾分解产生的非金属氧化物作如下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 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 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2)设计与实验: ![]()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FeSO 4 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硫酸亚铁晶体(FeSO 4 •7H 2 O)俗称绿矾,加热至高温会分解产生水、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绿矾分解产生的非金属氧化物作如下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 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 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2)设计与实验: ![]()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FeSO 4 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 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 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2)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FeSO 4 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 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 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2)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FeSO 4 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 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 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2)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FeSO 4 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非金属氧化物为SO 2
猜想2:非金属氧化物SO 3
猜想3:非金属氧化物SO 2 、SO 3
(2)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同学们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绿矾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将其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C中溶液褪色.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可否认上述猜想中的______(填数字编号);
②小明同学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③小明同学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以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④小红同学认为,在C、D之间连接图虚线方框内的装置,就可利用小明的方法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虚线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她画完整并在装置图下的方框中注明药品的名称(气流方向:左→右).
(3)结论与思考:
①利用小红的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后(填虚线方框装置中的现象),再在D中加入______(填试剂名称),若产生气泡,也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FeSO 4 高温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 2
2
3
2 3

3
3
3
3 4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瓶内为BaC1 2 溶液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瓶内为BaC1 2 溶液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瓶内为BaC1 2 溶液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4 分解生成1个Fe 2 2 O 3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4 分解生成1个Fe 2 2 O 3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4
Fe 2 O 3 +SO 2 ↑+SO 3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瓶内为BaC1 2 溶液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高温 . 高温 高温 高温 . . . Fe 2 2 O 3 3 +SO 2 2 ↑+SO 3 3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4 分解生成1个Fe 2 2 O 3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瓶内为BaC1 2 2 溶液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4
Fe 2 O 3 +SO 2 ↑+SO 3 ↑.
高温 . 高温 高温 高温 . . . Fe 2 2 O 3 3 +SO 2 2 ↑+SO 3 3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 ||
(2)①据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否认猜想中的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每两个FeSO 4 4 分解生成1个Fe 2 2 O 3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故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绿矾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 3 3 ,故答案为:每两个FeSO 4 4 分解生成1个Fe 2 2 O 3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
③因三氧化硫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硫也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小红认为小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 2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瓶中物质应为氯化钡溶液,
(3)①虚线方框装置中BaC1 2 2 溶液的作用是为了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SO 3 3 气体生成,若含有该气体,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观察到的观象为溶液变浑浊;再在D中加入碳酸钠,产生气泡,可证明反应产生了SO 3 3 ;②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2FeSO 4 4
|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分解生成1个Fe 2 O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 ||
| ||
高温 |
. |
高温 |
. |
高温 |
. |
高温 |
. |
故答案为:
(2)①2;②每两个FeSO 4 4 分解生成1个Fe 2 2 O 3 3 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③SO 2 2 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3)①溶液变浑浊,碳酸钠;②2FeSO 4 4
| ||
| ||
高温 |
. |
高温 |
. |
高温 |
. |
高温 |
. |
看了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由于重金属对人体的独特的危害性,重金属污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05-13 …
假如你很想要一件东西………………求英文~3q!求英文语法单词不要错误,别在有道翻译,语法不对!假如 2020-05-14 …
有关拉格朗日定理(群论)的问题拉格朗日定理如下:设是群的一个子群,那么R={|a属于G,b属于G, 2020-05-17 …
福彩3d术语解释.假对,假托,杂六.如题,什么是假对,假托,杂六.最好告诉我是怎么划分的,最好把注 2020-06-17 …
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对不对?有没有负真分数和负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是真分数,真分数都 2020-07-30 …
香蕉属于哪种类型的果,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哪部分结构()A.蒴果、真果;花托B.干果、假果;内果皮C. 2020-10-29 …
香蕉属于哪种类型的果,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哪部分结构:A.蒴果、真果;花托B.干果、假果;内果皮C.浆 2020-11-16 …
香蕉属于哪种类型的果,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哪部分结构()A、蒴果、真果;花托B、干果、假果;内果皮C、 2020-11-16 …
判断对错:1,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2,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3,小于5/8 2020-12-17 …
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按消费的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