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6分)

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②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③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⑤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屈平既嫉之 嫉:嫉妒

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续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说坏话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内惑于郑袖 身客死于秦

B.冀幸君之一悟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其后楚日以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①②段表达了对怀王昏聩的痛惜,同时也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才能。

B.④⑤段采用了寓议于叙的手法,表现了屈原的高洁品质,也写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

C.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将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是为了突出强调造成屈原自沉汨罗的政治原因。

D.作者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

4.翻译画线句子(7分)

(1)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3分)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2.B3.C4.(1)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2)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 无论他有没有智慧 无论他有没有德行 都在极力寻找忠臣、贤人来辅佐自己一统天下。
1.
分 析: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A项,嫉:痛恨。所以选A。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前者为“被”;后者为“在”;B均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前者表转折,后者表顺接;D前者为“凭借”; “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所以选B。
考点: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
分 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是为了突出屈原的政治才能和他对楚国的重要作用。所以选C。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分 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反、忠、自为、自佐。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