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范进中举》的故事并非作者凭空虚构。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记载,明朝有一个秀才中了举人,开心得发了疯,大笑不止。请一个号称“神医”的袁姓医生看。袁医生

题目详情

  《范进中举》的故事并非作者凭空虚构。据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记载,明朝有一个秀才中了举人,开心得发了疯,大笑不止。请一个号称“神医”的袁姓医生看。袁医生说:你这病治不好了,活不了十天了。你赶快回家吧,经过镇江时,去找一个姓何的医生试试。临行给了他一封信。秀才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不过还是去找了姓何的医生。这位医生看了信,又把信给秀才看。原来信上说:这位先生开心得发了狂,弄得“心窍”开张,合不拢了,不是一般药物所能治的。我吓他一下,说他就要死了,他的“心窍”就会合拢。估计到了你那里,病也就好了。——读完上面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广阳杂记》故事的中心是秀才和医生之间的关系。《范进中举》用了这个素材后,小说的中心是什么?

  ( 2 )范进清醒后,故事已经结束了,与《广阳杂记》故事比,小说又多写了一段张乡绅送钱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第1小题,《广阳杂记》故事的中心是秀才和医生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是医生医术的高明;《范进中举》用了这个素材后,中心是范进和胡屠户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是范进发疯的原因和胡屠户行为的可鄙可笑。   第2小题,范进的社会地位变了,立即就有人巴结、奉承他,主动与之交好,拉关系。张乡绅送钱、送房产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胡屠户态度的变化也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学生可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太了解,教师可根据注释、《儒林外史》(含序)及相关资料作些介绍。封建社会实行科举取士(选拔官吏、选拔人才)制度,明、清时期的秀才,是读书人脱离平民阶层,走上仕途的起点;考取举人后,既有进一步参加会试、殿试,考上后成为贡士、进士的资格,又有直接被选任为官吏的机会。张乡绅是举人,曾任一任知县(第三回),范进考取进士后,钦点山东学道(第七回),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又,清代举人做官的机会比明代多。此外,举人即使未当官,在地方上也属于统治阶层圈内的人,说话、办事也很管用;范进是新科举人,一份帖子给知县,说情放了被拘押的和尚,知县就给放了(第四回)。所以,本课本节选部分之后书中写道: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有投身为仆的,只两三个月,范家钱米、家奴、丫鬟都有了。接着,张乡绅又催他搬了新家;搬新房后,又请客、唱戏,一连闹了三日。一个穷秀才中举后,地位、特权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正是范进发疯、张乡绅送礼、胡屠户前后态度判若两人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看了 《范进中举》的故事并非作者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