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治生之道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①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②人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治生之道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①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②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③衣,玩日愒④岁。以之为家,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⑤;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而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
(李文绍《恒斋文集》)
注释:①邵子:即邵雍,字尧夫,宋代学者 ②无如:无奈 用于文中表示转折,有“然而、可是”之意 ③媮( y) ):快乐 这里可引申为“漂亮、美好” ④愒( k4i ):荒废 ⑤趋利:追逐利益,即赚钱
1.区别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不欲其常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本文提出的“治生之道”是什么?请用一句自己的话来加以概括。
解析:
1.第一组“之”,前者是代词,代指那些好逸而恶劳的人,后者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第二组“蠹”,前者是名词“蠹虫”,喻指那些“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的人,后者是动词,“蛀蚀”的意思。 2.(1)语言虽然浅显而道理却很深透 (2)确实不想让那些东西经常静止不动啊 3.人生最推重的当是“勤奋”。 1.精析:文言文中“之”大体有三种用法:一作动词,“去、往”,一般可带宾语;二作代词,一般用作宾语;三是作助词,一般有作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用于主谓之间以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无实在意义”、补足或协调音节“无实在意义”等。“蠹”的词性可根据它在句中的语法成分确定。 2.精析:注意运用直译的方法结合语境翻译。 3.精析: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对“治生之道”看法的一句是首句:“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接着引邵子的话强调“一生之计在于勤”。然后又举“人之常情”与“物之情”来论证立身之本在于勤。最后以“大禹”和“陶侃”这些圣贤对待人生的态度来进行比照,激励读者珍惜时光,勤勉努力,把握人生。所以解答这一题关键在于把握住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与主张,再用现代汉语(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1.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理解。 2.说明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3.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台湾的教师节是孔子的生日(9月28日)这一天,这么定的可能依据是?A子曰“仁者,爱人”B子曰“己所 2020-04-26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宋 2020-04-26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视之,苗则槁矣.解 2020-04-26 …
解释∶今日病矣“病”and苗则槁矣“槁”来自文言文∶宋人有闵其苗之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2020-06-0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 2020-06-17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①末也。本之 2020-06-21 …
英语翻译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 2020-06-25 …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 2020-07-01 …
仿照句子,补充句子.例:如果说人生是那参天大树,信念就是那挺立的树干.树干一倒,大树则倾;信念一失, 2020-12-0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圣人吾不得见而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见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