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
附加题(10分)
黄帝将见大隗 ① 乎具茨 ② 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见:__________
(2)问涂焉 涂: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3.牧童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天下?(2分)
4.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1.(1)拜见。 (2)同“途”,即路。
2.不但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3.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4.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黄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参考译文】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但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祛除对马有害的东西,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1.
分 析:
出题思想, 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 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 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 书 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见”的含义是拜见之意,常考。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
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非徒、又”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句中判断语气要有所体现。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分 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全文,才能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考点:
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分 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全文,才能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概括大意。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9-4X15分之4=5X15分之4=3分之414分之3+14分之5X 2020-05-24 …
60×12分之5+15分之1-2分之15分之4-2分之1×5分之4÷3分之224×43分之51+4 2020-06-06 …
英语翻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 2020-06-19 …
在()里填上>、<或=.0.6()5分之23分之2()0.56.4()6又5分之14分之1()0. 2020-07-09 …
填空题1.平方等于3又25分之6的数是2.若a的m-2次方b的n+7次方与-3a的4次方b的4次方 2020-07-13 …
约分:72分之1224分之36180分之10072分之1535分之1551分之17方程:8分之5- 2020-07-27 …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材 2020-07-29 …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 2020-07-29 …
1、把下面每组分通分.12分之7和15分之416分之3和12分之72、比较下例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020-11-28 …
计算:一分母分数加、减法今晚要21分之16+10分之325分之18-5分之27分之3+21分之133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