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只得广州今道广州书。这首古诗的翻译
题目详情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只得广州
今道广州书。这首古诗的翻译
今道广州书。这首古诗的翻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刘采春唐代女诗人。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看了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每间住4人,还有20人住不下,每见8人,还有一间不满也不空,问有多少房间?我是这样写的:设有x间 2020-05-14 …
选出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B. 2020-05-16 …
奉寄韦太守陟赏析求大神帮助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2020-06-10 …
(3)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 2020-06-23 …
养马岛日出宗璞①到海边了,便总惦记着看日出。最初几日阴雨,天空为云霾锁住,只见海天茫茫,是深深浅浅 2020-06-29 …
大乘见道,是圆教初信,初住还是初地?有的法师说,别初地与圆初住都是见道位。如徐恒志著的《书简节录》 2020-07-06 …
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屋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原因是A.上 2020-07-11 …
奉寄韦太守陟赏析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临此岁方晏, 2020-11-11 …
英语翻译2.中国城市住房几年以前,中国的大城市里三代人拥挤地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现象并不罕见.年轻的 2020-11-26 …
中国的围墙作为标志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亘古至今,源远流长。材料一带围墙的小区式住宅是当下中国住宅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