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大乘见道,是圆教初信,初住还是初地?有的法师说,别初地与圆初住都是见道位。如徐恒志著的《书简节录》云:“至于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性,是大乘见道位,则是证的
题目详情
大乘见道,是圆教初信,初住还是初地?
有的法师说,别初地与圆初住都是见道位。如徐恒志著的《书简节录》云:“至于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性,是大乘见道位,则是证的境界”
有法师说圆教初住位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相当于别教初地,而别从教初地到十地,之后即称佛,而圆教初住后尚有四十一个位次才成佛,
而在密宗,只要证悟(这里的意思是证悟空性),就是初地。
初地菩萨可示现百界做佛。而天台智者法师与印光法师,偶益大师,也说圆教初住菩萨,可以百界示现做佛。
《佛说十地经》中也说极喜地菩萨的功德:“能证菩萨百三摩地。见百如来。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动百世界。能往百刹土能照百世……”
请问各位师兄:
1、密宗的初地,与显宗的初地是同一境界吗?如果是,为何圆教的初住菩萨也能够百界示现做佛?
2、密宗说的初地欢喜地,是别教的初地还是圆教的初地?也就是说,别教的初地能不能称为欢喜地?
从欢喜地到法云地,这十个位次是圆教的还是别教的?(净空法师在《华严经讲记》说:“在别教欢喜地的菩萨,别教初地,欢喜地;圆教是初住”因此由此一问。)
3、初住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是否见到了如来藏?
4、《佛说十地经》讲的欢喜地是圆教的还是别教的?
有的法师说,别初地与圆初住都是见道位。如徐恒志著的《书简节录》云:“至于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性,是大乘见道位,则是证的境界”
有法师说圆教初住位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相当于别教初地,而别从教初地到十地,之后即称佛,而圆教初住后尚有四十一个位次才成佛,
而在密宗,只要证悟(这里的意思是证悟空性),就是初地。
初地菩萨可示现百界做佛。而天台智者法师与印光法师,偶益大师,也说圆教初住菩萨,可以百界示现做佛。
《佛说十地经》中也说极喜地菩萨的功德:“能证菩萨百三摩地。见百如来。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动百世界。能往百刹土能照百世……”
请问各位师兄:
1、密宗的初地,与显宗的初地是同一境界吗?如果是,为何圆教的初住菩萨也能够百界示现做佛?
2、密宗说的初地欢喜地,是别教的初地还是圆教的初地?也就是说,别教的初地能不能称为欢喜地?
从欢喜地到法云地,这十个位次是圆教的还是别教的?(净空法师在《华严经讲记》说:“在别教欢喜地的菩萨,别教初地,欢喜地;圆教是初住”因此由此一问。)
3、初住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是否见到了如来藏?
4、《佛说十地经》讲的欢喜地是圆教的还是别教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首先示现百界作佛,就末学的理解是指在无佛世界八相成道的应身佛。
证悟空性,如果是指见性,那就是证法身了,应该相当于显教的圆初住,别初地。
1.别教初地与圆教初住,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法身.别教之佛位只是破前十二品无明为止,相当于圆教的二行位.而圆教要继续经三行至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佛.
2.密宗不甚了解.但密宗所说欢喜地,应是圆教初地.但是密宗有浅略十地,与深密十地之两种含义,没深入过,不敢妄言.至于别教十地,别教初地菩萨断一品无明称为初地,而欢喜地梵语pramudita^-bhu^mi。音译作波牟提陀步弭。十地之初地;即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之第四十一位。又作极喜地、初欢喜地。略作初地。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故称欢喜地。这是圆教的初地境界.而别教初地的境界,只是称为初地的名,并不能借用华严经之欢喜地,他的境界只相当于圆教发心住,并没证到欢喜地的那种欢喜.
3.如来藏只是方便说法引入的一个假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见到如来藏是见到什么呢?证得一分法身,是见本性佛,是无所得.
4.佛说十地经没有读过,网上搜了一下,感觉说法人与当机众以及十地境界都与华严经十地品类似.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圆教十地.
再重申下别教初地,似不应名欢喜地.末学见过的一般的提法都是别教初地,若说欢喜地都是指圆教初地说的.至于有说别教初地也叫欢喜地的大德,那我也不是妄评
下面是我查的资料分享:
欢喜地(初地)。又作极喜地、喜地。初证人法二空真如、圆成实性,见道,顿断分别所起的我、法二执之障(“异生性障”)及其种子,断身见、疑、戒禁取见三种结,永断恶道(在这一点上与小乘须陀洹向齐),开始伏俱生烦恼,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并开始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以实证真如的清净心发胜义菩提心,入大菩萨(菩萨摩诃萨、地上菩萨)位,为唯识学五位中的第三通达位,并开始进入第四修习位。因见从所未见的殊胜佛法,极大欢喜,“成就多欢喜、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嗔恨。”[6] 故名。此地圆满布施度,成就大舍,难舍能舍,难施能施,不住相而施。《楞严经》:“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生广大清净决定解,成就一切经论智和世智,善应机说法,其福德常作阎浮提王(大国王)。《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说初地见性,得人法二见对治智,名“见净菩萨”。
证悟空性,如果是指见性,那就是证法身了,应该相当于显教的圆初住,别初地。
1.别教初地与圆教初住,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法身.别教之佛位只是破前十二品无明为止,相当于圆教的二行位.而圆教要继续经三行至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佛.
2.密宗不甚了解.但密宗所说欢喜地,应是圆教初地.但是密宗有浅略十地,与深密十地之两种含义,没深入过,不敢妄言.至于别教十地,别教初地菩萨断一品无明称为初地,而欢喜地梵语pramudita^-bhu^mi。音译作波牟提陀步弭。十地之初地;即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之第四十一位。又作极喜地、初欢喜地。略作初地。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欢喜,故称欢喜地。这是圆教的初地境界.而别教初地的境界,只是称为初地的名,并不能借用华严经之欢喜地,他的境界只相当于圆教发心住,并没证到欢喜地的那种欢喜.
3.如来藏只是方便说法引入的一个假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见到如来藏是见到什么呢?证得一分法身,是见本性佛,是无所得.
4.佛说十地经没有读过,网上搜了一下,感觉说法人与当机众以及十地境界都与华严经十地品类似.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圆教十地.
再重申下别教初地,似不应名欢喜地.末学见过的一般的提法都是别教初地,若说欢喜地都是指圆教初地说的.至于有说别教初地也叫欢喜地的大德,那我也不是妄评
下面是我查的资料分享:
欢喜地(初地)。又作极喜地、喜地。初证人法二空真如、圆成实性,见道,顿断分别所起的我、法二执之障(“异生性障”)及其种子,断身见、疑、戒禁取见三种结,永断恶道(在这一点上与小乘须陀洹向齐),开始伏俱生烦恼,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并开始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以实证真如的清净心发胜义菩提心,入大菩萨(菩萨摩诃萨、地上菩萨)位,为唯识学五位中的第三通达位,并开始进入第四修习位。因见从所未见的殊胜佛法,极大欢喜,“成就多欢喜、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嗔恨。”[6] 故名。此地圆满布施度,成就大舍,难舍能舍,难施能施,不住相而施。《楞严经》:“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生广大清净决定解,成就一切经论智和世智,善应机说法,其福德常作阎浮提王(大国王)。《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说初地见性,得人法二见对治智,名“见净菩萨”。
看了 大乘见道,是圆教初信,初住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计算2位乘法是发现18乘3=545+4=918乘4=72,7+2=9,18乘5=90,9+0=91 2020-04-07 …
小明暑假乘火车去北京旅游,进站时,他看见一列火车拉着汽笛疾驰而过,声音特别刺耳,而他听见自已乘坐的 2020-05-13 …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 2020-06-16 …
“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 2020-07-02 …
“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 2020-07-02 …
EXCEL中分别乘0.236、0.328、0.618各取第一位(第二位大于5的进位)A1D的数分别 2020-07-19 …
甲、乙两人约定在上午7:00到8:00之间到某站乘公共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有3班公共汽车,它们开车时 2020-08-04 …
某池塘内有A、B、C三只小船,A船可乘3人,B船可乘2人,C船可乘1人,今有3个成人和2个儿童分别乘 2020-11-03 …
汉语中看见了和看见……了有什么区别?例如:我看见大海了和我看见了大海这里面表达的意思有不一样吗?有如 2020-11-30 …
甲、乙两人约定在下午1时到2时之间到某站乘公共汽车,又这段时间内有四班公共汽车它们的开车时刻分别为1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