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佚名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佚 名
① 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 个人品行养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引导作用。
②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 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有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纯 洁咼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 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 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 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 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 锡、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所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 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務若磐石
④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 史亡’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初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 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 《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 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赋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 參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能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 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綿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已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 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 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0. 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21.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章志的 体现。
D. 选文第⑤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3. 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参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上论
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 范仲淹 辛弃疾
19.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0. 第②段 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 提高人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 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 换。
21. 举例论正。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 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 时,对其当代意义赋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22. B(说法 •不符合本文内容)
23.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 弃疾。
《鹧鸪天-送人》中“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表达了什么效果?以及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情感? 2020-06-09 …
盈不足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优秀算法.《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有下列问题:(1)今有共买物,人出 2020-06-13 …
盈不足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优秀算法.《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有下列问题:(1)今有共买物,人出 2020-06-13 …
《陈情表》中“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中“上报”的古今异义“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废远”,“后刺史陈荣举 2020-06-17 …
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佚名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2020-07-15 …
今年秋季,全国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初中一年级学生都将使用新的语文教材,新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增加了反映中 2020-11-28 …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 2020-12-03 …
闲谈读书法中今古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 2020-12-1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历史悠久,亘古不变C.精彩纷呈,唯我独尊D.博 2020-12-29 …
《人民论坛》杂志组织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喜欢哪类书籍”的提问时,选择“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