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越来越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随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木桩生命行走的历程是让人感动、令人感叹的。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一是因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二世硬卧作者抒写了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和启迪。
2.小枣是弯腰屈膝、软弱无力、消极生存的。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在于将小枣树与杨木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存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杨木桩的坚毅、顽强、积极向上的特点。
3.不矛盾,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杨木桩的情感变化过程。文章开头写“我”对杨木桩的随意,不仅显现了它的普通与不引人注目,而且为下文写杨木桩的特点和抒发自己对它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作了铺垫;结尾这样写抒发了对杨木桩生命成长的惊叹与景仰之情。首尾相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略”。
(意对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说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2.“大概”,“差不  2020-05-16 …

有一个小孩不慎掉在河里他抱住了1根原木顺河向下飘有3条船逆水而上在对应着河岸上的A处同时与原木相遇  2020-05-20 …

英语翻译孔子蚤晨作,作起负手曳杖,逍遥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坏乎!梁木木主为梁者?人其萎  2020-05-23 …

中秋月,挂天上,照小窗,映木楼,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海外游子隔水隔山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  2020-07-0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幽独处乎山中A.噫吁嚱,危乎高哉B.浩浩乎  2020-07-02 …

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  2020-07-05 …

阅读陀螺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做“冰嘎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冰嘎儿的前身是木头,柳  2020-11-23 …

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之先驱。下面两图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孙中山为南洋路矿学校题词甘地提倡“回到  2020-12-07 …

孙中山和甘地同为“亚洲觉醒”之先驱。下面两图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A.非暴力不合作B.顺乎世界之潮流C.  2020-12-07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与例句“胡为乎遣遣欲何之?”中的“乎”用法、窟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枕藉乎  202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