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故人徒知万物华于温燠①之余,而不知长养于寒冱②之时者,为尤奇也。由此观之,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者?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
②吾友无异,少遭困呃,客寄四方,益自振,下帷发愤,穷极苦心,发为文章,清胜之气,迥出埃壒③,若叶落见山,古梅着蕊;一遇慧眼而兼收之。固其宜也。然予每会无异于长孺④座上,嘿嘿而亲之,私自念此非经风霜冰雪之余,有以消磨其习气而然欤?古人有言:“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焉者,不畏徒步者也。”若畏饥而惮步,则天下事其吝为之,怯为之,不亦多乎?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予以此券无异焉。
选自袁中道《陈无异寄生篇序》【注释】①燠(yu四声):暖,热。 ②冱(hu四声):冻结。 ③壒(ai四声):尘土。 ④长孺:即虞长孺,明末居士,袁中道的朋友。
(1)六一居士,就是___(人名)。
(2)对文中“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陈无异经常面对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为难于天下大事。
B.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被天下大事难倒。
C.陈无异尝试做过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D.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3)第①段中“皆由此出”的“此”指的是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4)第①段中写了“百花”和“梅”,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5)本文和《伶官传序》都是序文,请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目的。
①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故人徒知万物华于温燠①之余,而不知长养于寒冱②之时者,为尤奇也。由此观之,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者?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
②吾友无异,少遭困呃,客寄四方,益自振,下帷发愤,穷极苦心,发为文章,清胜之气,迥出埃壒③,若叶落见山,古梅着蕊;一遇慧眼而兼收之。固其宜也。然予每会无异于长孺④座上,嘿嘿而亲之,私自念此非经风霜冰雪之余,有以消磨其习气而然欤?古人有言:“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焉者,不畏徒步者也。”若畏饥而惮步,则天下事其吝为之,怯为之,不亦多乎?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予以此券无异焉。
选自袁中道《陈无异寄生篇序》【注释】①燠(yu四声):暖,热。 ②冱(hu四声):冻结。 ③壒(ai四声):尘土。 ④长孺:即虞长孺,明末居士,袁中道的朋友。
(1)六一居士,就是___(人名)。
(2)对文中“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陈无异经常面对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为难于天下大事。
B.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被天下大事难倒。
C.陈无异尝试做过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D.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3)第①段中“皆由此出”的“此”指的是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4)第①段中写了“百花”和“梅”,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5)本文和《伶官传序》都是序文,请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目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可知“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2)解释这句话要抓住两个字“常、难”.常:以…为常,把…当作平常事;难,以…为难,把…当作难事.译为: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故选D.
(3)“皆由此出”译为“都因此而产生”,“此”这,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就在前一句,故为“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
(4)“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此句中把百花与梅花放在一起比较,所以是运用了对比论证;“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这里“安居饱食的士”比喻“百花”;“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这里的“计穷虑迫,困衡之极的有志者”比喻“梅花”,所以又运用了比喻论证.两种方法形象说明了“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道理,即“经受生活磨难成就大器的道理”.
(5)《伶官传序》是由北宋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一文所作的序.这篇序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的历史点评,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劝诫当政者“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而本文重在劝勉,用“梅花”来鼓励陈无异勇于吃苦,经受磨练,力求卓越.
答案:
(1)欧阳修(1 分)
(2)D ( 2 分)
(3)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2 分,多写“即经世出世之学问”只得1 分)
(4)将“百花”和“梅”作对比,突出梅花饱经风霜成为万花之首的高雅情韵,又分别以“百花”和“梅”喻指生活安逸之士和饱经磨难之士,对比论证兼用比喻论证(2 分),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经受生活磨难成就大器的道理(1 分).
(5)本文侧重在劝勉、鼓励(1 分),鼓励陈无异勇于吃苦,经受磨练,力求卓越(1 分);而《伶官传序》则侧重于借古讽今(1 分),劝诫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不沉酒于享乐(1 分).二、写作70 分
(2)解释这句话要抓住两个字“常、难”.常:以…为常,把…当作平常事;难,以…为难,把…当作难事.译为: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故选D.
(3)“皆由此出”译为“都因此而产生”,“此”这,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就在前一句,故为“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
(4)“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此句中把百花与梅花放在一起比较,所以是运用了对比论证;“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这里“安居饱食的士”比喻“百花”;“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这里的“计穷虑迫,困衡之极的有志者”比喻“梅花”,所以又运用了比喻论证.两种方法形象说明了“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道理,即“经受生活磨难成就大器的道理”.
(5)《伶官传序》是由北宋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一文所作的序.这篇序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的历史点评,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劝诫当政者“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而本文重在劝勉,用“梅花”来鼓励陈无异勇于吃苦,经受磨练,力求卓越.
答案:
(1)欧阳修(1 分)
(2)D ( 2 分)
(3)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2 分,多写“即经世出世之学问”只得1 分)
(4)将“百花”和“梅”作对比,突出梅花饱经风霜成为万花之首的高雅情韵,又分别以“百花”和“梅”喻指生活安逸之士和饱经磨难之士,对比论证兼用比喻论证(2 分),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经受生活磨难成就大器的道理(1 分).
(5)本文侧重在劝勉、鼓励(1 分),鼓励陈无异勇于吃苦,经受磨练,力求卓越(1 分);而《伶官传序》则侧重于借古讽今(1 分),劝诫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不沉酒于享乐(1 分).二、写作70 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碧万顷一鼓作气两个一字字义是否相同另外还有惟利是图,搬弄是非的是.家喻户晓,不言而喻的喻.名正言 2020-07-07 …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其共同特点是 2020-07-1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 2020-07-14 …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 2020-07-24 …
英语翻译“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 2020-11-03 …
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 2020-12-03 …
下列各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慰藉毛骨悚然销声匿迹阴谋鬼计B.狼藉不计前嫌不寒而栗再接再厉C 2020-12-07 …
侧面表现九龙桥的语句除了文章第一段中的“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留连忘返”外,还有文章第四段中的()A. 2020-12-09 …
求古文的翻译六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 2020-12-11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