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沈从文表叔黄永玉从文表叔死了。他活了八十六岁。一切都成为过去。表叔真的死了。三十多年来,我时时刻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些忧郁的碎屑
--回忆沈从文表叔     
黄永玉
      从文表叔死了。他活了八十六岁。
      一切都成为过去。
      表叔真的死了。
      三十多年来,我时时刻刻想从文表叔会死。清苦的饮食,沉重的工作,精神的磨难,脑子、心脏和血管的毛病……看到他蹒跚的背影,我不免祈祷上苍:“让他活得长些吧!”
      他毕竟“撑”过来了。足足八十六岁。
       我是特别喜欢从文表叔写的《长河》的。要写历史,恐怕就是这种“长河”式的历史吧?我发现这是他与故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第一本知心的书。
        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啊!我不清楚从文表叔当时身边有多少纷扰。他原来是一个即使在唱大戏闹台旁边也能专注工作的人,即使在家里,他也是一人躲在乱七八槽的小屋子里工作,直到发觉可爱的客人进门,才笑眯眯地从里屋钻出来说些彼此高兴的话。
       写《长河》之后一定出了特别的事,令这位很难分心的人分了心。真可惜。
      沈家一共有三兄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们是这样称呼他们:沈太娘、沈大满(满是叔叔的意思)、沈二满(从文表叔)、沈三满(得鱼表叔也即是巴鲁表叔)、沈九娘。
       沈家三表叔巴鲁,正名沈荃,朋友称他为沈得鱼。巴鲁表叔很早就离开凤凰闯江湖远远地走了,好像成为费埔军校三期的毕业生。好些年之后,巴鲁表叔当了官,高高的个子,穿呢子军装,挂着刀带,威风极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巴鲁表叔在南京国防郝,已经是中将了。1950年,他真的像在南京说过的不打内战,解甲归田了!我为他庆幸从火坑里解脱出来的不易。他还是那么英俊潇洒,谈吐明洁而博识。他在楠木坪租的一个住处很雅致,小天井里种着美国蛇豆、萱草和两盆月桂。后来他被集中起来,不久就在展河滩上被枪毙了。前些日子在家乡听到有关巴鲁表叔被枪毙时的情况一一在河滩上他自己铺上灰军毯,说了一句:“唉!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干……”指了指自己的脑门,“……打这里吧!……”
      听我的母亲说,我小的时候,沈家九娘时时抱我。她大眼睛像姑婆、嘴像从文表叔。照起相采喜欢低着头用眼睛看着照相机。我觉得她真芙。右手臂夹着一两部精装书站在湖边尤其好看。关于她有种种传说。早年她患了精神分裂症,以后被送回家中,但终归逃不脱悲惨的命运,在困难时期,被饥饿和病魔夺去了生命。
       我青年时代,有个七十多岁的忘年之交,他是当过土匪的造枪铁匠。他常用手直接从炉膛里把烧红的钢管捏出来,随即用铁锤在砧上锻炼。我提醒他应该用铰钳时,他匆忙扔下钢管生气了:“你嚷什么?你看,起泡了!烫得我好痛!”
      也就是说,我若果不提醒他,捏着烧红的钢管是不会痛的。真不可思议。
      从文表叔仿佛从未有过弟弟妹妹。他内心承受着自已骨肉的故事重量比他所写出的任何故事都更富有悲剧性。他不提,我们也不敢提;眼见他捏着几个烧红的故事,哼也不哼一声。
      去年,我从家乡得到一大张将近六尺的拓片,从文表叔为当年的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年轻部属的殉职书写的碑文。字体俊秀而神风透脱之极。我的好友黄苗子看了说:“这真不可思议;要说天才,这就是天才;这才叫做书法!”书写时间是民国十年,他是1902年出生的,那时十九岁整。
       我带给表叔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他转过眼睛看着我,眼帘一闪一闪,他一定在笑……
前几年回凤凰,表叔、婶住我家老屋。早上,茶点摆在院子里,雾没有散,周围树上不时掉下露水到青石板上,弄得一团一团深斑,从文表叔懒懒地指了一指对我说:“……像‘漳绒’。”他静静地喝着豆浆,他称赞家乡的油条:“小,好!”
      每天早上,他说的话都很少。看得出他喜欢这座大青石板铺的院子,三面是树,对着堂屋。看得见周围的南华山、八角楼……南华山脚下是文昌阁小学--他念过书的母校,几里外孩子们唱的晨歌能传到跟前。
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住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
      头一出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静穆起来。
      “……不信……芳……春……厌、老、人……”
      听到这里,他哭了。眼睛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
(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他活了八十六岁”“足足八十六岁”,表现出一种庆幸和满足;“‘撑’过来了”的“撑”写出了主人公一生的艰难坎坷。
B.巴鲁表叔热爱生活却死于非命,九娘美丽却逃不脱悲惨命运,从文表叔一生艰难却活了86岁,这一切让人看到了命运的不公。
C.“从文表叔死了”“真的死了”,文章一开头反复写“死”,表达了作者不愿相信、不敢相信而又不能不相信的复杂心情。
D.沈荃被枪毙时在河滩上铺军毯的动作,指着自己脑门说话时的平静,写出了一个热爱和平生活者面对死亡时的从容。
E.本文有两段文字写沈荃和九妹,这跟“回忆沈从文表叔”的副题有着似松散实紧密的联系,表现了沈从文人生的苦难。
(2)作者在文中写“造枪土匪”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些忧郁的碎屑”具体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4)黄永玉“回忆沈从文表叔”的人生,感受到的是“忧郁”,而沈从文亲历了这一切,是否如本文作者一样也是“忧郁”的?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结合“ 三十多年来,我时时刻刻想从文表叔会死.清苦的饮食,沉重的工作,精神的磨难,脑子、心脏和血管的毛病”便知,从文表叔生前承受着太多的苦难,所以他能活到八十六岁这实在是一件庆幸的事,但是说表现出了一种“满足”,则是不恰当的;B项,表述不准确,容易给人误解为“相比弟弟、妹妹的不幸,沈从文或86岁不公平”;D项,有“从容”的意思,但更多的应是“无奈和不解”,另外,“平静”的说法也不准确.故选EC.
(2)首先找到文中写“造枪土匪”故事的文段,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作用.经过阅读便知,沈从文独自承受着痛苦和“造枪土匪”手中捏着的猪红的钢管承受的痛苦是一样的,所以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表达效果上来看,使叙事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痛.
(3)首先阅读全文,然后根据文章所记的事件,从中筛选出与“忧郁”相关的内容.文中写到了沈从文写《长河》,只是浅尝辄止,“真可惜”;还写到了他的弟弟被错误地枪毙;也写到了他的妹妹
被饥饿和病魔夺去了生命.将以上三件事情概括出来,并体现其“忧郁”的特点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题,无论如何认为,理由都要充分、正确.如果认为“是忧郁”的,就要结合着他写作品只是浅尝辄止以及他弟弟妹妹的悲惨遭遇进行阐释;如果认为“不是忧郁”的,就要从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方面去谈,如他对客人的态度,他看到拓片的表现,他对家乡生活的热爱等.

参考答案:
(1)EC.
(2)①沈从文独自承受着失去弟弟、妹妹的悲剧,仿佛“造枪土匪”手中捏着的猪红的钢管,痛在心只愿自己一个人担当;②表达了“我”眼睁睁看着沈从文表叔独自承受痛苦而自己却无从施以援手的痛心;③这个故事起到了比喻(类比)的作用,这使叙事更生动,情感表达更形象了.(或答: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沉痛情感)
(3)①(长河)本该是一部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厚重的作品,结果却只是“浅尝辄止”,令人遗憾叹息;②不打内战,解甲归田的沈从文的弟弟沈荃1950年在自己的家乡被错误地枪毙了,令人扼腕痛惜;③沈从文美丽文件的妹妹遭遇人生的不幸,令人唏嘘不已.
(4)观点一:沈从文对人生的感受也是“忧郁”的;
①写作《长河》时,承受许多纷扰,以致“浅尝辄止”.
②“弟弟”、“妹妹”的不幸,让他内心承受着深重的痛苦.
③人生最后三十多年,遭受身心的磨难,只是“撑”着活下来了.
观点二:沈从文对人生的感受并不“忧郁”.
①面对日常生活,沈从文待人平和,迎客时“笑眯眯”的,可见他的温和个性.
②看自己青年时期写的字的拓片时,“一闪一闪…笑”的表情,让读者看到了他的内敛、深沉,虽有失落却更见深藏的意气风发.
③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沈从文回到故乡,喜欢故乡的景物、食物、人事,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下列各题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  2020-05-14 …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废铁屑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FeS  2020-05-14 …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废铁屑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FeS  2020-05-14 …

某同学对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编号加入物质水浴温度  2020-05-17 …

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2020-05-17 …

下列命题为假的是A.任意两个不同小项的合取式永假,全体小项的析取式永真B.任意两个不同大项的合取式  2020-06-17 …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姚晓  2020-06-20 …

阅读《永某氏之鼠》,完成下列各题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  2020-06-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沈从文表叔黄永玉从文表叔死了。他活了八十六岁。一  2020-07-13 …

小明在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实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  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