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B.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C.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D.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___
A.“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也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C.大长公主,史称“帝姑”。有时仅为尊号、封号或谥号,但也是皇帝的姑母辈。
D.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恭敬和惶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允许他推举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因此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B. 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他通过太后,化解了景王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C. 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②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B.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C.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D.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___
A.“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也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C.大长公主,史称“帝姑”。有时仅为尊号、封号或谥号,但也是皇帝的姑母辈。
D.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恭敬和惶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由于倍受窦太后喜爱,允许他推举丞相和二千石级官员,因此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B. 由于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他通过太后,化解了景王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C. 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军队打退叛军,为阻止叛军西进,保卫太后和皇上立下功勋。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
②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根据虚词可以断为“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根据主语变换可以断为“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根据并列句可以断为“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根据句意及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为A,译文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禁止人们通行,回宫强调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
(2)C 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一辈的人.史称“帝姑”.有些仅为尊号、封号或谥号,不一定是皇帝的姑母辈.
(3)B 张冠李戴,“他通过太后”错,根据原文信息“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可知,应是见大长公主.
(4)①为:担任;扞:抵御;于东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吾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②何:为什么;曾:竟然;省:明察.句子翻译为: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答案:
(1)A
(2)C
(3)B
(4)①吾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②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迁居睢阳.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听说后,心中不满意.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意,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成为叛军进攻的阻难,(梁王)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功劳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梁王恐惧,日夜流泪,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安国的名声因此显著.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2)C 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一辈的人.史称“帝姑”.有些仅为尊号、封号或谥号,不一定是皇帝的姑母辈.
(3)B 张冠李戴,“他通过太后”错,根据原文信息“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可知,应是见大长公主.
(4)①为:担任;扞:抵御;于东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吾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②何:为什么;曾:竟然;省:明察.句子翻译为: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答案:
(1)A
(2)C
(3)B
(4)①吾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②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迁居睢阳.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听说后,心中不满意.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意,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成为叛军进攻的阻难,(梁王)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功劳啊.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梁王恐惧,日夜流泪,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安国的名声因此显著.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看了 文言文阅读御史大夫韩安国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译文RT~ 2020-06-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9分)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 2020-06-15 …
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翻译 2020-06-18 …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1、文中写道:“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邹忌 2020-06-18 …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请回答下面5个问题.1.本文采用的是委婉劝说的方式来说服别人.请解释一下这方 2020-06-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 2020-07-02 …
惠子相梁“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一句中可以看出 2020-07-06 …
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于2016年9月27日贯通,据此完成19-20题. 2020-11-21 …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问题1、作为课文的中心人物,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讠音)君王心理 2020-12-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刘永传刘永者,梁郡睢阳人,梁孝王八世孙也。传国至父立。元始中,立与平帝外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