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滴入2~3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C.进入集气瓶中水
题目详情

A.滴入2~3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CO等气体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要对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而蜡烛燃烧却是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甚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实验者设计了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的这个细节,所以酚酞的加入虽然开始可以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被吸收.而对于进入液体小于
,我们有时会考虑药品的量不足,但是本题中蜡烛熄灭了,说明蜡烛是有剩余的.所以分析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
A、在起始阶段确实便于液面变化的观察,但是后期红色消失,所以便于观察.至于通过颜色变化证明二氧化碳被反应掉,本题的设计是空气成分测定,而不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目的仅仅是便于观察.正确.
B、开始由于水中有氢氧化钠,所以显红色.后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进入溶液从而消耗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所以依旧是红色.错误.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由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所以后期蜡烛熄灭并不代表氧气被完全消耗,所以会导致进入液体体积偏小.正确.
D、其实用蜡烛或者木炭都不可能得到对应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虽然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却无法被吸收.正确.
故答案:B

A、在起始阶段确实便于液面变化的观察,但是后期红色消失,所以便于观察.至于通过颜色变化证明二氧化碳被反应掉,本题的设计是空气成分测定,而不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目的仅仅是便于观察.正确.
B、开始由于水中有氢氧化钠,所以显红色.后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进入溶液从而消耗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所以依旧是红色.错误.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由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所以后期蜡烛熄灭并不代表氧气被完全消耗,所以会导致进入液体体积偏小.正确.
D、其实用蜡烛或者木炭都不可能得到对应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虽然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却无法被吸收.正确.
故答案:B
看了 .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据气象台预报,某市元月15日,白天到夜间有中雪,西北风3~4级,最高气温4℃,最低气温-5℃.据此 2020-05-13 …
2013年11月8~10日,超级台风“海燕”影响菲律宾.据此回答1~2题.此期间,对菲律宾状况表述 2020-05-13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2020-05-14 …
求40道初2电学题.一定要初2的.....要初二上学期滴..电学题~~~要字特别少的.最好是几个字 2020-05-21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2020-07-11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中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2020-07-11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2020-07-11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2020-07-15 …
某人全身浮肿,去医院做尿液检查时,医生首先取了他的尿液2mL到试管中,然后加入0.1g/mLNaOH 2020-11-24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中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