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宪使王仁见之,曰:“公辅器也。”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结,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深于性命道德之蕴,宪使王仁见之,曰:“公辅器也。”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
     仁宗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
民获耕治之利。
      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身。”拜住是其言。会有月食、地震、烈风之异,结昌言于朝曰:“今朝廷君子小人混淆,刑政不明,官赏太滥,故阴阳错谬。咎征荐臻 ,宜修政事,以弭天变。”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明年,除浙西廉访使,中途以疾还。岁余,拜辽阳行省参知政事。辽东大水,谷价翔踊,结请于朝,发粟数万石,以赈饥民。
      元统元年,复除浙西廉访使,未行,召拜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张起岩、欧阳玄修泰定、天历两朝实录。拜中书左丞。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还其乡,因著为令。职官坐罪者,多从重科,结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贪墨虽多,然士之廉耻,不可以不养也。”闻者谓其得体。
      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王结列传》)【注释】①戢:停止。②咎征:指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荐臻:接连到来,屡次降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当正己正君           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B.奢僭则害及身         以其无礼
C.去家万里,往往死     何可胜也哉
D.改过还其乡           而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
B.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
C.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
D.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悉登于书/俾朝夕阅习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字,古人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所起的别名,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称字是对别人的尊称。
B.东昌路。“路”是行政区域名,宋代始设。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
C.经 是我国古代为帝王特设的御前讲席,一般由德高望重、富有才学的官员担任讲官。
D.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宋代全称廉访使,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结聪颖有才学。宪使王仁曾称赞他有栋梁之才,他还与张起岩、欧阳玄一起编修了奉定、天历两朝的实录。
B.王结敢于直言进谏,在国家出现月食、地震、烈风等灾异现象时,他在朝堂上指朝政弊病,直言应修明政事,以消除天灾。
C.王结主张法度严明。他认为朝中为官者贪污违法的现象较多,应多用重刑严加惩处,以培养官员们的廉耻之心。
D.王结为官体恤百姓,黄河旧道阻塞不畅,积水成灾,他上书修建斗门泄洪,使民众免受其害,辽东水灾,谷价飞涨,他请求朝廷发放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连词,来.B项第一个“于”为介词,介出宾语,到;第二个“于”为介词,对.C项第一个“道”是名词作状语,在路上;第二个“道”,动词,说.D项第一个“听”,动词,听凭、任凭;第二个“听”,动词,听信.
(2)D句子译为:出任顺德路总管,勤于农事,兴办学校,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巨鹿沙河有唐朝魏征、宋璟的坟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顺德路总管”是官职,中间不能停顿,故排除AC.根据句意“俾朝夕阅习之”中间不可停顿,故选D.
(3)A“字”是古人在举行了成年礼仪式之后才起的,且不一定是父亲所起.
(4)C“王结主张法度严明”“应多用重刑严加惩处…”错,文中王结引“古者刑不上大夫”,主张养“士之廉耻”,就是为了表明不应该对官员动辄处以重刑.
(5)①“陈”,呈奏;“嘉”, 赞赏、称赏.译为:(他)于是收集值得借鉴或警戒的历代君臣言行事迹,每天呈奏(陈述、进献)给仁宗(在仁宗面前呈奏),仁宗赞许(赞赏、称赏)并采纳.
②“微”,如果没有;“因”,凭借;“敝”,损害.译为: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③“既”,…之后;“咎”,责怪;“极”,尽.译为:出洞之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而不能穷尽那游玩的乐趣.
 
答案:
(1)A
(2)D
(3)A
(4)C
(5)①(他)于是收集值得借鉴或警戒的历代君臣言行事迹,每天呈奏(陈述、进献)给仁宗(在仁宗面前呈奏),仁宗赞许(赞赏、称赏)并采纳.
②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③出洞之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而不能穷尽那游玩的乐趣.

 
参考译文
王结字仪伯,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陈述八件时政事,但宰相未全部采用.当时仁宗还是在太子府时(或者尚未即位),有人举荐王结为(或者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就收集历代君臣好坏能成为历史教训的往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仁宗赞许并采纳.大德十一年(1307),任命王结为东宫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入宫,王结说:“从前唐庄宗爱好这个,最终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正当在春宫育德养性,视听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勤于农事,兴办学校,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巨鹿沙河有唐朝魏征、宋璟的坟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后来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为他的堂弟王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他为了避嫌)推辞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可是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百姓的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
至治二年,(王结)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丞相的方法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泰定元年春天,在朝堂上选拔进士,(皇帝)让王结担任做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皇帝下诏让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王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下诏让王结进经,王结借故推辞. 
元统元年,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请求释放重囚来为他消灾,王结极力说不可.从前有罪的北方人流放到广海,南方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被流放的人)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们回乡,于是写成法令成为定制.至元元年,再诏入翰林,因病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岁.
看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文言文阅读(2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20-06-25 …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20-07-0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20-07-0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  2020-07-08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20-07-16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巨未尝闻也。”秦王曰  2020-07-16 …

文言文阅读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2020-11-10 …

文言文阅读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2020-11-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  2020-12-01 …

课内文言文阅读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  2020-12-24 …